第三節 約克軍大反攻(第3/4頁)

第二天坎特伯雷大主教在聖保羅大教堂主持集會,在這一重要的合法性宣布儀式上,大主教痛斥王後一黨的“暴政”將國家帶入動蕩與不安;約克黨領主們表示他們從來不想傷害國王及他的財產,不願陷國家於戰爭,只想證明自己的清白,寧願為此奮鬥至死;科平主教則當眾宣讀教宗致亨利六世的信件,呼籲國王傾聽約克黨的建議,同意他們的要求,代表教宗號召人們支持約克黨事業。

其實明眼人看得出來,戰爭根本無法避免。約克黨現在雖然張口閉口不離“和平”二字,但這只是宣傳策略,通過幾年鬥爭他們已知曉,現在跟蘭開斯特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亨利六世的廷臣建議國王移居到“伊利島”地區躲避戰禍,伊利島當代已與劍橋郡合並,中世紀時是一塊獨立地區,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島嶼,因周邊被難以通行的沼澤環繞而稱為島。國王沒有聽從這個建議,他可能擔心王後和王子安全,與妻兒吻別之後穿上鎧甲離開考文垂,率軍往南安普敦行軍,準備攔截北上的約克軍,王後則帶著王子移駐到斯塔福德郡的埃克爾肖爾城堡靜候消息。

約克黨貴族得知消息,擔心國王率軍移駐到易守難攻的伊利島,派福肯貝格男爵先帶1萬人北上攔截,沃裏克與馬奇伯爵則率領主力去倫敦北部的貝德福德郡鄧斯特堡與援軍會師,坎特伯雷大主教與科平主教領著伊利、埃克塞特、索爾茲伯裏、羅切斯特、林肯等各位主教們隨軍同行,一路上不斷有騎士、鄉紳、士紳前來投效。索爾茲伯裏伯爵、科巴姆男爵、文洛克爵士則留下來指揮2000人的軍隊圍困倫敦塔,同時擔負起守衛全英最重要根據地倫敦的重任。

王軍紮營於北安普敦的德拉普裏修道院和哈丁斯頓村之間的一塊草場,背靠尼利河,他們挖掘溝壕,設置尖樁,布好大炮,堵住從倫敦北上的道路。約克軍前鋒先與王軍遭遇,沃裏克接報後7月10日抵達此處,因為曾發過誓言,他試圖避免直接向國王進攻,三次請求與亨利六世會談,科平主教和索爾茲伯裏主教親赴王軍大營拜會國王,希望他聆聽約克黨的心聲,坎特伯雷大主教也派人傳話,均遭亨利六世拒絕,王軍總指揮官白金漢公爵不耐煩地回復:“沃裏克只有在死了的情況下才能接近國王。”

這一戰比前三次戰役聚集了更多貴族,蘭開斯特軍約有1萬~1.5萬人,白金漢公爵指揮左翼,舒茲伯利伯爵、埃格蒙特男爵、博蒙特子爵負責中軍,魯辛的格雷男爵充當右翼和前鋒。約克軍有2萬余人,總指揮沃裏克坐鎮中軍,福肯貝格男爵指揮左翼擔任後衛,諾福克公爵和約克長子馬奇伯爵擔任右翼及前鋒,斯克羅普男爵機動性支援右翼,布格文尼男爵、克林頓男爵、威廉·斯坦利爵士皆在約克軍中效命。

王軍數量處於劣勢,但白金漢公爵似乎求戰欲望強烈,可能基於三方面考量:擔憂鎮守倫敦塔的斯格爾男爵挺不了多久,急於前去馳援;沃裏克上次臨陣脫逃不戰而敗,馬奇伯爵還是毛頭青年,白金漢對他們相當鄙視;王軍陣地堅固,炮火有優勢,還有兩支部隊正在前來支援的途中。沃裏克則想拖延時間,等待約克公爵和索爾茲伯裏伯爵的援軍抵達。

下午兩點鐘,援軍仍未到來,沃裏克第三次派人傳話要求跟國王會面遭拒,只得下令開始進攻。雙方參戰人數空前,約克軍鬥志今非昔比,原本應是一場血腥大廝殺。王軍陣地在弓箭和大炮配合下防禦堅固,要想攻奪需付出慘重代價,恰好那幾天接連大雨滂沱,道路泥濘,約克軍沖鋒時行走困難,但潮濕天氣也意外地使王軍槍炮失效,只能用弓箭防守。

約克軍進攻前,再次突降傾盆大雨,馬奇伯爵率前鋒冒著箭雨,踩著厚重的爛泥向王軍陣地沖殺,暴雨也使王軍弓箭失去速度和精度,約克軍所幸損失不大。當兩軍即將貼身肉搏時,魯辛的格雷男爵所部突然放下武器,閃開一條道路,並協助撤除防禦障礙,約克軍得以迅速越過王軍前鋒沖入陣地核心。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王軍完全沒反應過來,中軍和左翼陣營立馬崩盤,士兵們四散逃竄,馬奇伯爵如入無人之境。戰鬥只持續了半小時即結束,勝利來得容易,所以雙方死傷較輕,王軍只陣亡300多人,但蘭開斯特大貴族損失慘重,頂梁柱白金漢公爵陣亡,王後忠實的追隨者舒茲伯利伯爵、博蒙特子爵、埃格蒙特男爵均被斬殺。

原來約克黨早與格雷男爵暗中串聯,沃裏克說服格雷倒戈的細節不詳,根據傳說版本,開戰前馬奇伯爵營帳中走進一位神秘信使,聲稱自己是王軍前鋒魯辛的格雷派來的人,他傳話說,如果約克黨在格雷與範霍普家族的財產糾紛中支持前者,他們將陣前倒戈。格雷是當地豪強,他10年前曾卷入對威廉·特雷瑟姆(律師和下院發言人)的謀殺案,其人以冷漠無情著稱;約克黨聽說他有倒戈之意喜不自勝,可以肯定的是兩邊達成利益交易,沃裏克密令軍隊不要攻擊穿黑衣的格雷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