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雀花傳奇(第2/3頁)

英國的主體民族“英格蘭人”由日耳曼的盎格魯、撒克遜、朱特等部族融合而成,英語就是指“盎格魯-撒克遜”的語言,他們原本居住在丹麥半島至萊茵河口一帶。公元5世紀中期,西羅馬帝國崩潰,不列顛作為羅馬帝國行省的歷史宣告結束。盎格魯、撒克遜等日爾曼部族陸續湧入不列顛島,最初只是在沿岸居住,隨著遷入者越來越多,不斷向內陸推進。一群武士沿著河谷與溪流前行,後面跟著妻兒,帶著牲畜,尋找合適的地方定居,遇到土著民族就投入戰鬥,這是最常見的殖民方式。

通過殖民與戰鬥,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花了近200年時間分布於英格蘭(公元450—公元650年),逐漸出現諸多部落聯盟性質的國家,凱爾特人的生存空間被壓縮至地勢險峻的山區地帶——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盎格魯-撒克遜人殖民的具體過程已不詳,但歷史學家們相信,亦是一段血腥的進程,凱爾特人不是被殺死、驅逐,就是被擄掠為奴,古英語中“Welsh”(不列顛人,今譯作威爾士人)就是“奴隸”的意思。

征服者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初信仰萬物有靈論,認為身邊從樹木、河流到山巒都遍布著魔鬼、精靈,他們有自己崇拜的神,如蒂沃(Tiw)、沃登(Woden)、蘇勒(Thunor)、弗裏格(Frig),這些神是英語中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的來歷。公元6世紀末,他們逐漸皈依基督教。

歷經多年混戰與兼並,先是形成了肯特、諾森伯利亞、東盎格利亞、麥西亞、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等七個較大王國,至公元8世紀形成諾森伯利亞、麥西亞、威塞克斯三大王國。都說日本皇室是“千古一系”,若不用過於嚴格的血統標準來看,其實英國王室也有“千年一系”的特點,歷朝王室之間都有親緣關系,今天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公元8世紀初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的後裔。

進入公元9世紀,丹麥人和挪威人的祖先維京人開始瘋狂侵襲歐洲各地,他們身穿鎧甲,手持盾牌,揮舞戰斧,乘坐帆船沿各條河流深入各地燒殺搶掠,從英格蘭到俄羅斯都留下他們的足跡。維京人把自己的語言、習俗帶到各地。大約同一時代,維京人不僅深刻影響英國歷史進程,維京貴族還在東歐創建了俄羅斯的前身——基輔-羅斯國家。

盎格魯-撒克遜列國爭戰時代,湧現過很多著名國王,但最終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成為被後世頌揚的偉大君主,他也是盎格魯-撒克遜國王中唯一獲得“大帝”稱號者。阿爾弗雷德在公元871年登基,他領導了艱苦卓絕的抗擊丹麥人戰爭,為英格蘭的統一初步奠定了基礎,他的幾位子孫繼承先人事業,逐漸締造了盎格魯-撒克遜國家,這是英國歷史上首個統一的王朝—威塞克斯王朝。

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國王不定期召開“禦前會議”——“維坦”(Witan),與大貴族、大教士、大鄉紳們共商國是,參與者稱為“智者”,所以維坦也叫“賢人會議”,有時候國王逝世卻又未指認合法繼承人,維坦還具有推舉國王的功能。大主教人選之爭落幕,隨後的維坦上,因愛德華始終不育,王儲問題備受矚目,若國王無繼承人,大家憂慮他去世後招致維京人入侵,這是那個年代英格蘭最恐懼之禍事。愛德華承諾,自己駕崩之後把王位讓給表侄兒——諾曼底公爵威廉。

國王的意圖不言自明,拉上實力不菲的歐陸大領主威廉可以幫助他削弱戈德溫家族,威廉對維京人也能起到震懾作用。從大主教人選到繼承人指認,國王的決定得到諾森伯利亞、麥西亞兩大伯爵支持,他們也對戈德溫家族力量的增強深感憂慮。

懺悔者愛德華與諾曼底公爵的親戚關系,緣於幾十年前一場與丹麥人有關的持續戰亂。

進入公元9世紀,頻繁發生維京人入侵,英格蘭的政治與生活深受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影響,威塞克斯王朝晚期的貴族名字體現出濃濃的維京味兒。有些丹麥人還在英格蘭定居下來,形成“丹麥區”。很多貴族都會根據丹麥習慣娶一個非正式妻子,稱作“丹麥婚”,當他們出於利益考量需要一個政治婚姻時,會把丹麥婚的妻子拋棄,重新迎娶一個“教會婚”的妻子。丹麥婚的妻子及其兒女,缺乏法律保障,沒有繼承權,所以丹麥婚的妻子常被視作情婦。

公元978年,年僅10歲的埃塞克特登上威塞克斯王朝的王位,他面臨著嚴峻挑戰,此時的丹麥人社會組織性提高,比他們100年前的祖先更加強悍,每次侵入英格蘭都能得到大筆贖金凱旋。當無法用武力驅逐丹麥人時,以金錢(丹麥金)購買和平的手段,從阿爾弗雷德大帝開始就經常采用,負擔過重使英格蘭的財政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