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要錢還是要島(第2/3頁)

原軍工總局副局長王鶴翔吃著龍蝦肉,埋頭笑道:

“一億明洋,差不多能造3000輛閃電-3坦克吧。如果是閃電-2的話,能造5000多輛。”

“乖乖。”

“如果造軍艦的話,永樂級的戰列艦,一億明洋差不多能造三艘。”

“乖乖!”

宋如海笑道:

“大人不要忘記了,這是底線,我們要價的時候得要到一億八千萬明洋。還有賠償給死難、傷殘、還有受辱的華人的撫慰金,大約是4500萬明洋到5000萬明洋。這一條是不能動的。不過這筆撫慰金是按人數算的,現在還在統計之中,沒有準確數字。這樣只談單筆數字,而不是幾千萬明洋的總數,荷蘭那邊聽起來會好受些吧。”

幾個人都笑了。向小強笑道:“那荷蘭豈不是要破產了?”

宋如海笑道:

“破產還早著呢。你們記得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必須賠款多少?1320億金馬克。我們這一億明洋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雖然一金馬克含金量0.4克,我們一明洋含金量0.62克,比金馬克多一點。”

向小強一聽和德國相比那麽少,又忿忿道:

“啊?才有人家的一千多分之一?那我們幹嘛不多要點。”

孫繼業搖頭道:

“這個沒有可比性。首先那個天文數字根本就不現實,一千多億,根本就是個泄憤的數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掏得起,傾家蕩產也掏不起。事實也證明了,德國到現在也沒還起,還不是不了了之。其次那是世界大戰打出來的結果,每個國家都是砸鍋賣鐵、歐洲打成了一片廢墟,他們自己確實也需要這麽多賠款來恢復,而且那時候德國已經被打得垂死了,沒有任何發言權,為了保命,人家要多少都得答應,就算再在後面加兩個零,德國也會簽字的。

“我們這裏情勢完全不同,只是一場局部的小戰役而已,而且只是在一個殖民地的小島上打仗,沒打到誰家裏去。一來我們不需要那麽多賠款,二來我們要得太多了,荷蘭也不會給。我們現在憑借的,就是手中的巴達維亞島而已,並沒有逼到荷蘭家門口。我們不要說要一千多億,就算要十億,荷蘭可能就寧可豁出巴達維亞島不要了。”

向小強聽得點點頭,深以為是。他想起來了正規歷史中的甲午戰爭,日本向清朝索要了兩億兩賠款,就幾乎把清朝榨幹了。他知道在這個時空,日清之間也是發生過甲午戰爭的,不過這個時空的清帝國似乎沒有歷史上敗的那麽慘,最後只賠了一億兩而已。

他不知道一億兩白銀和一億明洋相比,哪個值錢。歷史上金銀之間的比價總是大幅波動的,很難講。但按照後世的比價來看,一庫平兩白銀值90塊錢,一市兩白銀要值120塊錢,一億市兩白銀和一億明洋價值是差不多的。

總的來說,一億明洋的賠款,在這種情況下,是很不少了。他相信這是大明政府經過反復衡量、計算後提出的最合適數目。

廚師推著小餐車進來了,把一只大銀盤端上桌,掀開亮晶晶的銀罩子。

大銀盤裏有一只紅燜小海龜,周圍撒著東印度群島特有的香料。廚師掀開海龜蓋子,露出了裏面切好的海龜肉。向小強又拿著夾子給三位老顧問分到盤裏。

等廚師推著小車出去了,宋如海又說道:

“問題是,現在我們摸不清巴達維亞島對荷蘭到底有多重要,荷蘭到底願意花多大代價贖回去。說實話,我們占領的是巴達維亞島,政治文化中心,土著多資源少,對荷蘭重要,對我們用處不大,我們就得千方百計的拿它換盡量多的東西。要是我們占領的是帕齊亞島,我們直接就自己留著了,根本不費心思換這換那的。蘇門答臘有的全是我們想要的。土著少、資源豐富,東印度80%的油田和橡膠林都在上面,而且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直接扼守馬六甲海峽。……就是有一條,良港比較少,不如巴達維亞島。”

向小強笑道:“那我們何不用巴達維亞島跟他們換帕齊亞島。”

幾個人都笑了。

宋如海一餐刀切下海龜的頭,夾著大龜頭放到向小強的盤裏,笑呵呵地道:

“來來來,向大人年輕人,多吃點這個……”

幾個人都“哄”地笑了,向小強臉皮那麽厚,也讓弄得不好意思,吭吭笑著,低下頭撥弄“龜頭”,開始吃起來。

宋如海一邊用餐刀切海龜肉,一邊笑道:“我們不是也提出來,讓荷蘭用帕齊亞島換巴達維亞島嗎?”

孫繼業搖頭道:“可惜,那只是個要價罷了,總不能最後真的既拿了一億明洋賠款、又拿了帕齊亞島吧。哪有那麽好的事啊。”

宋如海也點頭道:

“不錯,帕齊亞島是好,但標的太大了,不現實。真要志在必得帕齊亞島的話,我們恐怕得放棄其他所有的條件,放棄一億明洋、放棄巴達維亞島和婆羅洲的港口、駐軍,還得放棄引渡總督,可能那四五千萬明洋的華人撫恤金還得我們出,才有可能要下來帕齊亞島。……也只是有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