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德的博士論文(第3/3頁)

蔔德的博士論文開啟了西方學者的秦代研究,同時也成為一種中國歷史研究模式的奠基之作。就整個美國和西方的漢學史來看,關於中國歷史發展大致有四種研究模式,分別是:帝國模式、朝代循環模式、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鬥爭模式、城市化和商業化模式。所謂帝國模式,就是認為秦朝結束封建制度統一中國後,盡管有分裂割據,中國總體上一直是一個大帝國,直至1912年民國創建。蔔德的論文是帝國模式研究最早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典範意義。

蔔德的博士論文從英文文獻的角度來看,最大的貢獻是將《史記·李斯列傳》翻譯成了英文,這是英語世界最早的全譯文。在完成博士論文後,蔔德意猶未盡,又翻譯了《史記》中和秦朝關系最為密切的三個傳記——《呂不韋列傳》、《刺客列傳》中的荊軻部分、《蒙恬列傳》。這三個傳記和對它們的評述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家、愛國者和將軍:〈史記〉中三篇秦代的傳記》(Statesman, Patriot, and General in Ancient China:Three Shih-chi Biographies of the Ch'in Dynasty)為名於1940年出版,這是蔔德在博士論文之後對西方秦代研究的又一大貢獻。在這本書的“前言”中,蔔德交代了他翻譯所使用的版本是“1923年中華書局的影印本”,從這個提示我們知道,這個版本的底本是清光緒十八年(1892)武林竹簡齋石印本,除原文外,還包括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和張守節正義。這個版本也是蔔德此前翻譯《李斯列傳》和撰寫博士論文時使用的版本。

原載《書屋》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