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德的博士論文

蔔德(Derk Bodde, 1909—2003)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學家,曾長期執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1938—1975)。他在中國歷史、思想、文學、民俗等領域成就卓著,曾當選1968—1969年度美國東方學會主席;1985年獲得美國亞洲學會傑出貢獻獎。在美國漢學史上,蔔德是多個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秦代史是其中之一。

《中國第一個統一者:從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China's First Unifier:a Study of the Ch'in Dynasty as Seen in the Life of Li Ssu)是蔔德的博士論文,也是英語世界最早以秦代為研究對象的論文。該文以李斯的生平事跡為切入點,從政治、社會、經濟和哲學活動等方面探討了秦朝統一中國的原因。1938年蔔德憑借這篇論文獲得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學位。

該文分為12個章節,分別是:(1)秦國的狀況;(2)《史記·李斯列傳》英譯;(3)其他有關李斯生平的資料;(4)李斯傳記評析;(5)秦始皇與李斯;(6)帝國的概念;(7)封建制的廢除;(8)統一文字;(9)李斯的其他政策;(10)李斯的哲學背景;(11)李斯的論辯方法;(12)結論。此外還有一個附錄討論古代中國郡縣制的興起。

論文以專書形式出版後,受到國際漢學界的好評,多位評論者一致認為,該書填補了西方學者秦代研究的空白。蔔德顯然也是深感這方面的不足而選取這一研究課題的,他在“前言”一開頭寫道:“關於中國早期的歷史和制度,西方學者已經出版了不少著作,但對於如此重要的秦朝,他們卻很少涉及,這不能不讓人倍感詫異。在我看來,隨著秦朝建立所帶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變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西方人長期以來一直頑固地認為東方是停滯的,我希望本書對這些變動的研究可以徹底打破這一錯誤觀念。”這些將要研究的變動包括帝國的建立、郡縣制的推行、法典的實施、文字的統一、貨幣的標準化等等。評論者們還一致指出,雖然該書是以李斯為中心,但並不只是李斯的傳記研究,而是涵蓋了秦朝歷史的各個方面,是一部對秦代進行全面研究的專著。在蔔德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唯一一部有關秦代的著作出自法國來華傳教士彭安多(Albert Tschepe)之手(Histoire du royaume de Ts'in,1909年版),但該書完全是根據《史記》有關章節的編譯,按年羅列秦朝歷代君王的事跡,不能算是研究著作。

在這本書中,蔔德在哲學和思想史方面的特長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談到這類問題時蔔德總是能夠追本溯源,而不是就事論事,這突出地體現在第六章《帝國的概念》之中。在這一章中,蔔德詳細考察了“帝”這個字如何從商代甲骨文中表示祭祀的概念演變成公元前3世紀表示最高權威的政治概念。蔔德的特長更突出地體現在第十章《李斯的哲學背景》之中。這一章基本上是一個簡要的先秦哲學史,但蔔德的論述沒有按照儒家、道家、墨家這樣的門派來分類,而是選取了貫穿於各派的五種思想來進行討論:(1)權力主義;(2)法治;(3)帝王術;(4)功利主義;(5)歷史觀。對於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來說,獨裁主義的思想是至關重要的。蔔德在考察先秦的權力主義思想時,發現這一思想並非只是法家的專利,孔子、墨子的思想中都有權力主義的成分,而作為李斯老師的儒家大師荀子,其思想中的權力主義成分則更加顯著。蔔德認為荀子關於“勢”的論述最值得關注:“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與共故。故明君臨之以勢,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禁之以刑。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辯說惡用矣哉!今聖王沒,天下亂,奸言起,君子無勢以臨之,無刑以禁之,故辯說也。”(《荀子·正名》)勢就是權勢、威勢,是一種具有絕對權威不能不服從的強制力,這一術語此後不斷出現在法家的文本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韓非所引慎子的一段話:“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蚓、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於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眾也。堯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至於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屈賢者也。”(《韓非子·難勢》)同樣的思想也體現在李斯的作品中,他在給秦二世的上疏中說:“凡賢主者,必將能拂世磨俗,而廢其所惡,立其所欲,故生則有尊重之勢,死則有賢明之謚也。”(《史記·李斯列傳》)這種所謂“明君獨斷”的思想為秦國建立帝業提供了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但也為它的暴政和迅速滅亡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