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冬天裏的一把火(第2/2頁)

樂器的種類越加越多,參加跳舞唱歌的伶人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搞到最後就像是個大型的音樂舞會,不對,確切的說是更像送葬的隊伍,吹吹打打,哭哭啼啼,領舞伶人那個振臂揮袖的動作,像極了出殯時往天上拋灑紙錢。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分不出好壞,與這些伶人的扭腰送胯和嚶嚶喃喃相比,他更喜歡姜南在對敵之時發出的厲聲尖叫,多真實,多野性,多有魅力。

姜韜誤解了吳中元的東張西望,只當他自重身份,不好意思直視觀賞,竟然想要將這些樂師和伶人送給他,實則這也是姜韜請他觀看歌舞的真實動機。

吳中元並不厭煩姜韜這種行為,下屬討上級歡心再正常不過了,他雖然不喜歡和珅那種的弄臣,卻更不喜歡紀曉嵐那種忠臣,皇帝本來已經累的心煩意亂了,做臣子的再成天說難聽的忤逆添堵,豈不更加心煩,也虧得乾隆是個太平皇帝,若是換成壓力巨大的亂世皇帝,早就給那家夥發配到邊疆去了。

吳中元謝絕了姜韜的饋贈,而姜韜也發現他好像對幽美的歌舞不是很感興趣,待得一曲終了,便沖領班的樂師說道,“換個歡快些的曲子。”

吳中元本想出言阻止,想到此時距吃午飯還有半個時辰,便沒有開口,任憑樂師重新演奏。

一聽樂師又在敲鐘,吳中元便無奈的嘆了口氣,不過一口氣沒嘆完,笛子就加進來了,然後是笙,笙是一種與濫竽充數裏的竽很相似的樂器,只不過這時候沒有竽,只有笙。

再之後就是鼓,鼓聲是比較低沉的,鼓聲一加進來,音律就不再是霏霏之音了,開始偏於熱血,待得古琴再加進來,錚鳴高亢,節奏再度加快,吳中元終於找到感覺了。

找到感覺的同時,吳中元突然側目皺眉。

見吳中元皺眉,姜韜只當他不喜歡這首曲子,正準備擡手打斷,吳中元卻早於他擡手說道,“莫要打斷,繼續。”

姜韜不明所以,疑惑看他。

吳中元也沒有出言解釋,他之所以皺眉是因為樂師此時所演奏的曲子他竟然感覺有些耳熟,雖然一時之間還想不起是什麽曲子,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首曲子的節奏不屬於古代,而是現代的一首歌曲。

聽了片刻,回憶不起來,吳中元轉頭看向姜韜,“編鐘停掉,其他樂器繼續。”

姜韜轉述吩咐,編鐘停了,節奏更加清晰,這首曲子屬於節奏相對較快的那一類,卻並不是非常快,應該是一首現代的通俗音樂。

由於演奏曲子所用的樂器與現代樂器大有差別,吳中元雖然感覺音樂很是耳熟,卻始終回憶不起到底是什麽曲子。

就在此時,領舞的伶人開始帶人入場起舞,此番舞風大變,動作加快,節奏感相對強烈,與之前的舒緩全然不同,雖然不似現代勁舞那般熱烈,卻也如同征戰沙場,大有力度,聳肩轉身之時隱約有西方舞蹈的影子,只是不似恰恰舞抽風一般的一驚一乍。

姜韜已經發現吳中元神色有異,卻不知道他的表情為何如此凝重,正在緊張觀望,吳中元擡手說道,“曲調加快。”

“加快一拍。”姜韜沖樂師高聲下令。

樂師聞聲急忙加快了韻律節拍,為了跟上節拍,伶人也只得加快舞蹈的節奏。

吳中元靜心聆聽曲調,猛然間想起這是一首什麽曲子,這是一首很老的老歌,名為冬天裏的一把火,不過這首歌的原唱不是費翔,也不是高淩風,這首曲子是西方傳來的,原唱者是幾個外國女子。

再看伶人舞姿,明顯帶有西方特點,雖然仍顯舒緩,卻明顯不是中土風格。

“聖上?”姜韜疑惑相望。

吳中元轉頭看了姜韜一眼,轉而沉聲說道,“停。”

聽得吳中元言語,姜韜急忙起身下令,樂師停止奏樂,伶人忐忑的回歸兩旁。

吳中元也站了起來,皺眉環視台下眾人,“這套歌舞是何人傳授給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