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3/5頁)

5 羅筱蕖講述,岱峻專訪,2004年6月25日,宜賓上江北紅豐路17號。

6 羅萼芬講述,岱峻專訪,2003年10月10日,李莊羅宅。

7 指四川地方軍閥劉文輝、鄧錫侯和潘文華的部隊。

8、9 王汎森,《逯欽立與〈先秦漢魏南北朝詩〉》,《新學術之路》,777頁。

10 文中的“均一”指吳定良,系中研院體質人類學籌備處主任。此機構系從史語所中析出,遷到鎮上。所档:李13-5-31。

11、12、13 李光濤,《明清档案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14 羅萼芬講述,岱峻專訪,2003年10月10日,李莊羅宅。

15、16 張伯森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0月12日,宜賓正氣巷宿舍。

17、18、19 楊志玖,《我在史語所的三年》,《新學術之路》,783頁。

20 張彥遐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1月2日電話記錄。

21 所档:李43-3-1。

22 張彥遐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1月2日電話記錄。

23 書信、詩詞均由羅萼芬提供。

24 張彥遐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1月2日電話記錄。

25 羅筱蕖講述,岱峻專訪,2004年6月25日,宜賓上江北紅豐路17號。

26 羅萼芬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0月6日,羅宅。

27 楊志玖,《我在史語所的三年》,《新學術之路》,783頁。

28 陳漱渝,《側影——參觀台北胡適故居》,《作家文摘》2005年3月10日。

29 張彥遐講述,岱峻專訪,2002年11月2日電話記錄。

30 周天健,《李光濤先生行述》,《新學術之路》,475頁。

龍性難馴多懷激烈

1、2 轉引自張天民,《遊壽先生百年祭》,黑龍江省文史館“館員叢書”,http://www.hljcsswsg.gov.cn/gycs/showbook.aspbookID=11。

3 遊壽,《我的臨池簡述》,1982年。

4 程千帆選編,《沈祖棻創作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217頁。

5、6 轉引自王立民,《遊壽傳略稿》,http://www.boguzhai.com/wlm/lw02.htm。

7、8 轉引自王立民,《沙溪畔曾經來了位女農夫》,《北方文學》2009年第6期。

9 遊壽,《善齋青銅器整理回憶》,1983年。

10 《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1061—1066頁。

11 遊壽,《善齋青銅器整理回憶》,1983年。

12 遊壽的《伐綠萼梅賦》及《山居志序》兩文,皆引自王立民提供的原作復印件。斷句為本文作者。

13 《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1063頁。

14 程千帆選編,《沈祖棻創作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217頁。

靈谷煩冤應夜哭天陰雨濕隔天涯

1 遊壽,《善齋青銅器整理回憶》,1983年。

2 《夏鼐日記》卷2,90—103頁。

3 譚旦冏,《中央博物院二十五年之經過》,中華叢書出版編審委員會,1960年版,76—77頁。

4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314頁。

5 沈道初,《女考古學家曾昭燏傳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7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版。

6 索予明,《烽火漫天拼學術——李莊時期的中央博物院》,台灣《故宮文物月刊》2006年第2期。

7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15—16頁。

8 曾清、張蔚星編撰,《曾昭燏年譜》(征求意見稿),南京博物院,2009年版,143頁。

9 索予明,《烽火漫天拼學術——李莊時期的中央博物院》,台灣《故宮文物月刊》2006年第2期。

10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245—281頁。

11 李光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翻譯家。

12、13 李光謨講述,岱峻專訪,馮志整理。2004年9月14日,北京。

14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38頁。

15 1945年1月4日傅斯年日記,王汎森、杜正勝編,《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版,17頁。

16 李濟,《城子崖發掘報告序》,《李濟文集》卷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07頁。

17 曾清、張蔚星編撰,《曾昭燏年譜》(征求意見稿),143頁。

18 同上,144頁。

19 南京博物院編,《曾昭燏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351頁。

20 曾國荃(1824—1890),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清朝大臣。字沅甫,號叔純,湖南湘鄉人,曾國藩的九弟。

21 李光謨講述,岱峻專訪,馮志整理。2005年9月1日,岱峻寓所。

22 曾清、張蔚星編撰,《曾昭燏年譜》(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