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勝負的標準(第2/4頁)

杜文浩苦笑:“兵力上我們大宋是占優的。即使在先帝精簡兵員之後,我們禁兵也還有六十一萬之眾,這是咱們能投入戰鬥的常規作戰部隊。地方廂兵二十二萬人,京城附近廂軍幾萬人,這些都是雜役兵,沒什麽戰鬥力,不能直接投入作戰。如果加上廂軍,咱們總兵力接近九十萬人!另外,還有數目不定的民間鄉兵,羌族等少數民族的番兵,以及各地方衙門所屬的士兵和弓手。”

高滔滔喜道:“那麽多兵啊,那比遼國和西夏如何?”

“遼國軍隊由宮帳軍、大領袖部族軍、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國軍五部分組成。他們的宮帳軍相當於咱們的禁軍,是遼國的主力精銳部隊,總兵力十萬人左右。大領袖部署軍其實是遼國那些親王大臣們的衛隊,兵力多則上千,少則數百,總量在三萬人左右;部族軍是部落為單位的一種軍民結合的兵制,不是常規部隊,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而且主要負責保護遼國腹地和京城,一般不投入邊境作戰,所以不算入常規軍隊數量裏。五京鄉丁跟咱們的鄉兵很類似,作用則類似咱們的廂軍,也是雜役兵,不直接投入戰鬥。”

高滔滔道:“那遼國究竟有多少兵啊?”

“能直接投入戰鬥的常規軍,不超過二十萬,加上雜役兵和地方武裝,總數也不會超過三十萬。”

“那麽少啊?”高滔滔喜道,“只相當於咱們的三成。那西夏呢?有多少兵?”

“西夏軍隊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他們的中央侍衛軍包括五千人的禦林『質子軍』,三千人的皇上的親兵重甲騎兵,還有兩萬五千人的京城戎衛部隊。他們的常規精銳部隊『擒生軍』,人數大約十萬人。這是他的常規軍,總數不超過十五萬人。由於西夏跟大遼都是全民皆兵式的兵制,他的地方軍隊雖然有五十萬,但卻不脫離生產,不能算入常規軍。當然,如果加上這一部分,他的總兵力可以達到六十五萬人。”

高滔滔喜道:“那也比咱們差很多,再說了,他們的常規軍才十五萬,我們禁軍就有六十一萬呢。總兵力咱們也比他們多呀。就算遼國和西夏的兵力加起來,也才勉強趕上咱們,分開打,咱們贏定了!”

杜文浩搖頭苦笑:“可偏偏是,咱們打不過人家,或者準確一點說,跟大遼和西夏的戰鬥,咱們是敗多勝少啊。”

高滔滔愣了:“不會吧?”

“怎麽不會,我給你扳著指頭數,你就知道了。呐,先說宋遼戰爭吧,太祖皇帝……”

“等等!”高滔滔打斷了他的話,“我有點餓了,我傳膳來,咱們邊吃邊說,好不好?”

杜文浩親了她一下:“你糊塗了,滔滔,別忘了你是太皇太後,是君,而我只是個臣子,哪有臣子跟帝君同桌子吃飯的,你看著順眼,大不了賞幾大盤膳食給我拿回去吃就不得了了。”

高滔滔莞爾一笑:“我不!我就要跟你一起吃。”

“要是讓禦史台那幫諫官知道了,參我一本,我可受不了。”

“怕什麽,不讓他們知道不就得了!待會傳膳上來之後,就讓他們退下,不讓他們在一旁伺候。也只需送幾盤精致的菜肴一壺好酒來就行了,咱們自斟自飲,一邊聽雨一邊聽你說軍事,諫官不會知道的。──我還想讓你多陪陪我呢。好不好嘛?”

杜文浩也是個愣頭青,又沒經過封建禮教那一套的熏陶,也不太在乎這君臣之禮,便點頭答應了。

高滔滔欣喜地走到涼亭邊,對著遠處拱門方向高聲道:“小焦子!”

“哎!來了!”高滔滔只叫了一聲,焦公公便遠遠地答應了,打著一把竹骨架的紅色油布傘屁顛屁顛冒雨跑了過來,哈腰道:“太皇太後有何吩咐?”

“傳膳!選幾樣精致下酒小菜和一壺好酒送來!”

“是!”焦公公又回身跑出去傳膳去了。

高滔滔走到欄杆邊坐下,招手讓杜文浩坐在自己身邊,說道:“文浩,想不到你對大遼和西夏軍事了如指掌啊。”

杜文浩笑道:“了若指掌這還談不上。上次在成都府路與吐蕃西山部落軍之後,我就很關心這方面的知識,而前些日子你讓我收了他們的兵權,任命我為三衙都指揮使之後,我便想著,既然幹了軍事這一行,那就要好生對待,不能什麽都不懂。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在部署警戒、訓練之余,便調來了我大宋的,還有大遼和西夏的軍事資料翻閱,另外,還查閱了我大宋建國以來,歷次對外征戰的詳細軍情資料。正好你問起了,所以能回答上來。而且,我手下有一些當年征戰西夏的將士,他們平時沒少跟我講對西夏戰鬥是情況。我也沒事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