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宰相師爺(第3/4頁)

杜文浩沉吟片刻,問道:“那兩位有何打算呢?”

“募捐!”廖知府嘆息道:“只有這法子了。等入冬之後,賑災糧用得差不多了,卑職就進京向各位王公大臣為民乞討去,這張臉反正卑職也不準備要了,為了百姓的活路,撕破臉皮求爺爺告奶奶,給災民能多要一分就多一分,多要一床棉被就多一床棉被。只能這樣了。”

杜文浩連聲贊嘆,皺眉思索,卻也想不出好辦法。

在現代,工業高度發達,災民還可以外出打工,掙錢的同時還能減少賑災人口。可是北宋,幾乎沒有什麽大型作坊,更別說大型工廠了。實在不知道如何拯救這數萬災民,難道真的只能流浪乞討,客死他鄉了嗎?

正說著話,一個衙役進來稟報,說有位老先生求見提刑官大老爺,說他是皇宮寧公公舉薦來的。

杜文浩一聽大喜,在衡州的時候曾經用緊急軍情報送寧公公,讓他幫忙物色一個會寫奏折的師爺。想不到這寧公公辦事還真利索。忙叫快請。

廖知府和張知縣聽說杜文浩有訪客,便起身告辭走了。

不一會,衙役帶了一個花白胡須老者進來。

這老者人很是幹瘦,兩只眼睛眯成一條縫,跟臉上的褶子混在一起,離得遠一點,甚至都分不清哪一條是褶子哪一條是眼睛。

老者進來,那衙役介紹之後,打躬作揖:“老朽沈升平。見過提刑大人。這是寧公公的舉薦信。”說罷,從懷裏摸出一封信,上前幾步,微微欠身,雙手遞給杜文浩。

杜文浩接過一看,果然是寧公公手筆,撕開信封,抽出信箋展開,看了寧公公的信杜文浩才知道,眼前這老頭非同一般。

此人原是天禧二年進士,為文彥博賞識,拜為幕賓。此後一直跟隨文彥博,為其出謀劃策,幫助文彥博一直當上宰相。

王安石中進士後,初涉官場,什麽都不懂,又是個刺頭,為人剛直,容易得罪人,所以一直沒有大的作為。幸虧當時的宰相文彥博很欣賞他的風采,推薦他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東刑獄提典,同時還把自己的師爺沈升平推薦給了他,讓他應付官場。

剛開始,王安石很聽沈升平的話,所以官運亨通,沒幾年便調任度支判官。後來朝廷賞識他的才幹,準備調他入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他不願任此閑職,沈升平出謀劃策多方活動,終於改任知制誥,替皇帝起草詔令文告,糾察在京刑獄。

這個官很有實權,無奈王安石這個刺頭不通圓滑,而且自持才華出眾,剛愎自用,開始不聽沈升平的話,為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此時正好王安石母親病故,朝廷便以他服喪為由力薦皇上免了官職。王安石服喪期滿,也未獲錄用。直到神宗繼位。沈升平利用他對朝廷百官的熟識了解,出謀劃策,王安石也委曲求全,這才被朝廷重新啟用,任為江寧知府。

在沈升平的斡旋安排下,宋神宗得以賞識到王安石的才學,特別是理財方面的見解,宋神宗將其提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後更任參知政事,全面主持變法。接著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

變法推行遭到很大阻力,效果差強人意,不過這時候的王安石有宋神宗的支持,加上大權在握,不需要沈升平這個師爺了。他剛愎自用的性格更使他對沈升平的話已經根本聽不進去。沈升平黯然神傷,向王安石告老還鄉。王安石立即便同意了。

隨後沒多久,王安石變法遭到重創,連宋神宗都對他失去了信心,同時迫於皇親貴戚和反對新法大臣的壓力,罷去了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寧知府。

這時候王安石又想起了沈升平,登門相邀,請沈升平出山。沈升平再次斡旋其間,幫助化解王安石的敵對勢力,使得王安石於次年得以再次拜相。無奈王安石性格使然,重掌大權之後,又很快我行我素起來,再次連豎強敵。沈升平的意見他一個都聽不進,沈升平心灰意冷,再次請辭還鄉。王安石又同意了。

沒有了沈升平圓滑周旋化解矛盾,王安石就象一只刺猬,與他相碰的人都被紮了,其中甚至包括當初提舉過他的文彥博。這樣的刺頭是當不好官的,所以沒過多久,王安石再次被罷相。任了個閑職。接著,王安石跟隨宋神宗和杜文浩他們微服私訪,所見所謂讓他極度心灰意冷,把閑職辭了,過著閉門隱居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日子。

沈升平曾經輔佐過文彥博、王安石兩位宰相,他為人圓滑,對朝廷百官性格秉性都非常的熟悉,正合杜文浩的需要,所以寧公公收到杜文浩要求推薦師爺的信之後,立即便想到了沈升平。親自登門拜訪,把杜文浩的事情告訴了沈升平,力邀沈升平重新出山,輔佐杜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