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之奈何?(第4/6頁)

人總是貪得無厭的,但天下哪有完滿無缺的好事?既要極盡享受,又要長保江山,天下會有這種好事嗎?二世啊,將來在地下你或許可以和隋煬帝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但從二世說的話來看,請問各位:在他心中,個人享受和百姓安寧,哪一樣比較優先?

人生的難題,永遠就是“不得已”三個字。不能面面俱到時,你要先完成哪個,又要先舍棄哪個?

從二世話中的順序可以看出,他把“窮心志之所樂”擺在了“安宗廟而樂萬姓”之前。可見在他心中,自己的享受永遠是最優先的。一個人剛剛登基,馬上想到要極盡享受,這不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嗎?面對二世這樣的問題,各位覺得趙高會如何回答?

拍二世的馬屁?不對。

鼓勵二世盡情享樂?不對。

趙高的答案是,勸告二世現在還不是享樂的時機。

啊!這不是忠臣做的事情嗎?趙高怎麽會這麽做?其實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大奸似直,奸臣說的話有時比忠臣還像忠臣。

高曰:“……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

趙高是怎麽說的呢?他說:“對於沙丘的密謀,諸位公子和大臣都感到懷疑。諸位公子都是您的兄長,大臣們又都是先帝任命的,現在陛下剛剛登基,這些人心中悶悶不樂,都感到不服,恐怕他們將會造反。而且蒙恬雖然已經死了,但蒙毅還在外帶兵,臣提心吊膽,就怕最後不得善終,陛下您又怎能享受這樣的快樂呢?”

趙高為什麽要這麽說?因為這是二世最最害怕的事情,他得位不正,心中有鬼,日日夜夜怕人揭穿真相。而趙高想要利用二世,就一定要把他最害怕的東西點破。他要讓二世知道,內外有這麽多的敵人在虎視眈眈,你又如何能安心享樂?

二世皇帝會怎麽說呢?

二世曰:“為之奈何?”

二世慌了,是啊,那該怎麽辦才好?趙高你教教我!

趙高會教他什麽辦法呢?讀過《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的朋友們不用猜都知道,秦國就那一百零一招——殺!

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

趙高說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推行更嚴苛的法律和更殘酷的刑罰,讓犯罪的人因不斷擴大的連坐而被誅殺,直到滅族為止。殺掉大臣而疏遠您的哥哥們,賞賜原來貧窮的人,提拔原來卑賤的人,將先帝舊臣全部鏟除,身邊都換上您親信的人……這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樂了,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

等等,殺掉先帝舊臣,換上二世親信。可是,誰是最大的先帝舊臣?誰又是二世最親信的人?

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於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二世覺得趙高的話實在太對了,就重新修改了法律,讓它更加嚴酷。於是群臣和公子們紛紛獲罪,動輒就要交付趙高審訊法辦。而趙高要殺的大臣,第一個就是蒙毅。為什麽呢?因為他要報自己當年和蒙毅結下的私仇。在《史記•蒙恬列傳》中,對於趙高與蒙家的鬥爭經過,有著和《史記•李斯列傳》不同的記載。

《史記·蒙恬列傳》

當年胡亥聽到哥哥扶蘇已死,其實他本來打算從獄中釋放蒙恬。因為蒙家三代都是大秦忠臣,胡亥並不打算殺蒙恬,但趙高卻害怕此後蒙家再次被重用,因而深懷怨恨。

等蒙毅祈禱山川回來後,發現始皇已死,胡亥居然被立為太子,當然十分震驚。趙高就趁機對胡亥說:“臣聽說先帝很久以前就想立您為太子,是蒙毅一再勸阻。這個人不忠,不如殺掉他。”因此胡亥就把蒙毅也抓進了監獄。等他即位為二世皇帝後,趙高在他身邊日夜講蒙家的壞話,希望殺掉這兩兄弟。

殺蒙恬和蒙毅是足以撼動秦國的大事,因此公子子嬰出來諫阻,他說:“如果殺害忠臣而提拔沒有節操的人,只會使朝中的群臣從此失去信心,並使在外的戰士分心,這是不可以的。”但胡亥不聽子嬰的話,派遣禦史去見蒙毅,傳話給他說:“當年先帝要立我為太子,是你勸阻的。丞相因為你的不忠,想要滅你的族。朕不忍心,你就自殺吧,這也算是你的幸運。”各位看看這段話,這不就是蘇軾所說的人臣“以得死為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