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3/11頁)

33.這個故事出自波利亞努斯的第七本書《戰略學》,此書成於公元2世紀——或有人疑為更晚的時間。

34.這是安提拉城。參見希羅多德,2.98。

35.希羅多德,3.89。

36.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正是因為他能夠拉動無人能開的強弓,致使自己被從埃及貶回。

37.希羅多德,3.20。埃及人和波斯人將埃塞俄比亞稱為努比亞。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岡比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亞遭到徹底的失敗,但是這再次反映出他對埃及資源的依賴。波斯的記載清楚表明至少努比亞北部地區被納入帝國疆域。

38.特別是在巴比倫。

39.準確的時間並不清楚。但是這顯然是重大的失誤,因為岡比西斯很可能在巴爾迪亞稱王之前就已經死去,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存在所謂的篡位之說。後世的材料雖然暗示這個問題,但是它們同樣可能大打折扣。將岡比西斯看作某個政變圖謀的犧牲者的傳說十分有力,持有兄終弟繼觀點之人難以有力說明岡比西斯死後為何出現了席卷整個波斯大地的混亂局面。支持本觀點的證據還包括最後一份屬於岡比西斯在位期間的文件簽署於4月18日,而最早提到“國王巴爾迪亞”的文件日期則為這個月的14日。雖然這不能徹底證明發生過政變,但至少可以表明有很大的可能。

40.沒有其他材料明白表示巴爾迪亞在夏天的幾個月中停留在埃克巴坦那,但是由於這裏是波斯國王最喜愛的避暑地點,而我們又知道這位國王9月的時候的確在米底,因此這樣假設非常合理。

41.大流士,貝希斯敦銘文(DB14)。

42.埃斯庫羅斯,1.774。

43.另外還有一則次要的佐證,雖然不太明顯,但是對大流士不利。在談到公元前522年夏天發生的這些事件時,大流士用很奇怪的委婉口吻說“從今以後,岡比西斯由於自己的死亡而死去了。”(DB11)。正如巴爾塞曾指出:“很可能岡比西斯並非簡單地死去了,但是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其死亡讓貝希斯敦銘文的制作者強調他‘由於自己的死亡而死’,但或許並不是這樣。因此,銘文的制作者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線索,也許發生了特殊的事件導致岡比西斯的死亡。”(《希羅多德和貝希斯敦》,98頁。)

44.有關外國商人和銀行家在伊朗的積極活動,參見紮多克。

45.斯特拉波,11.13.7。

46.關於巴爾迪亞被刺殺的這段陳述是由大流士自己以及其他不同希臘作者陳述的異文合並。盡管希羅多德弄錯了刺殺行動的地點,但是他對這個事件的記載仍然非常準確。歷史學家們長期以來都在懷疑材料的準確性,其中包括7名密謀者之一梅加拜紮斯的曾孫小佐皮羅斯。公元前440年,佐皮羅斯被流放到雅典,並在這裏遇見了希羅多德,向他陳述了這次政變的整個過程。而有關巴爾迪亞同情婦在一起,並用椅子自衛的情節來自於克忒西阿斯(14—15)——這明顯帶有小道消息的特點。有關大流士的兄弟殺死巴爾迪亞的說法則來自於埃斯庫羅斯(776),這似乎更為可信,因為阿爾塔費尼斯隨後成為雅典事件的主導者,他的個人生平一定是廣為人知的。當然大多數歷史學家假設阿爾塔費尼斯是“Intaphernes”的錯誤拼寫——這是希羅多德列出的7名密謀者之一,這一說法似乎不足信,因為希羅多德的同時代人伊奧尼亞的人種學家勒斯玻斯的赫拉尼科斯同樣也指出阿爾塔費尼斯就是刺殺巴爾迪亞的人。刺殺發生的地點西基阿沃提什一直無法準確確定,但是似乎在今天哈爾辛附近呼羅珊大道的南方。

47.DB11。

48.DB55。

49.希羅多德,1.136。

50.《密特拉贊美詩》,2。

51.希羅多德,3.84。

52.《亞斯那》,43.4。

53.Amesha通常被譯作“不死”,但是Spenta是更難以翻譯的一個詞:其含義包括“強大”、“神聖”、“大能”、“仁慈”、“慷慨”。參見博伊斯(1975),1.196—197。

54.《亞斯那》,30.2。

55.對波斯人的觀點我們需要依靠希臘人的證據:

瑣羅亞斯德的生活年代被呂底亞的贊瑟斯(公元前五世紀)考據在薛西斯之前600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恰好反映了瑣羅亞斯德教觀念中關於世界輪回的周期。第一個將他考據在阿斯提阿格斯統治年代的希臘人是公元前4世紀的阿裏斯托克塞努斯,他還認為這位預言家是畢達哥拉斯的老師。這兩種說法都不足信,但實際上他們能夠共同表明瑣羅亞斯德生平在很大程度上既是秘密又是神話。這疑惑至今仍然困擾著當代學者們。當下觀點認為最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文獻將瑣羅亞斯德生活的年代定為公元前1000年左右,但是在此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有些人(以博伊斯為代表)將他的年代定在公元前1700—1500年間;另外一些人(以格諾利為代表)將他的年代定在公元前七世紀末;盡管格諾利自己後悔地承認(5頁),討論瑣羅亞斯德的生活年代是伊朗學專家“學者打發時間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