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有效:英格蘭長弓與長弓手(第4/6頁)

備齊了長弓與弓術用具,只能說初步具備了成為長弓手的條件;對於使用形制簡單的長弓的長弓手來說,弓術才是他們的骨與肉。

長弓射程最大可達400碼(約360米),長弓手主要作戰距離為200碼左右,這也是對長弓手射箭準確度要求的合格線。英格蘭長弓手強調“強弓射遠”,然而強弓易得,射遠難求。長弓射術絕非簡單易學的技術,想要成為優秀的長弓手,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實踐。英格蘭弓手們很快意識到了從孩提時期開始培養弓術的重要性。據記載,英格蘭男孩一般從7歲開始使用小型弓進行弓術訓練,並隨著身材的成長逐步開始換用更貼近戰弓形制的長弓。主教拉蒂默在1549年對年輕的愛德華六世布道中如此提到:“在我年輕時,我勤勉而窮困的父親曾教導我習射,我所認識的其他孩子的父親也同樣這樣做。我的父親教導我正確的拉弓方式:用全身的力量開弓,而不是如同其他國家的弓手一樣,僅僅使用手臂的力量。在年復一年的練習中,我使用的弓拉力越來越強,我的力量與我的年齡一同增長。我相信,如果不是與長弓一同成長,將長弓看成生命的一部分的人,絕不可能練就卓越的弓術。”

除卻必要的膂力和體能,弓術的核心部分是熟練掌握開弓時的瞄準方式。長弓瞄準方法可以大略分為4種:直覺法、半直覺法、瞄準點法(Point-of-Aim,即POA)、瞄具法(借助瞄準具或是長弓上的標記以輔助瞄準)。

直覺法的運用,現今多見於投擲石塊和飛鏢的時候。通過大腦接收包括投擲物重量、投擲距離等需要的信息,並決定如何使用適當的投擲動作和力量。實際上,大部分人在投擲或射擊時都會利用直覺來進行判斷(即所謂的“憑感覺”);這與熟練的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掛档的動作類似。而半直覺射法與直覺法大致相似,主要特點是在運用更多的經驗進行判斷,如在射箭時將箭尖搭在弓身上的位置作為射距的一個參考基準等。相對來說,直覺法與半直覺法是較為粗放的瞄準法;但此類瞄準法對於英格蘭長弓手來說行之有效,因此被一直沿用。

箭矢與子彈不同,平射射程短,彈道弧度大,因此射擊角度的選擇對保證射程和準確性來說尤為重要。為了量化射距,中世紀後期的英格蘭弓手依靠長期射箭中積累的經驗,確立了“直瞄距離”(亦稱近距離平射射程,Point-blank Range)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和運用被稱為“瞄準點法”的瞄準方法進行瞄準射擊。

對於長弓,直瞄距離是指在一定的射程距離中,只需要水平持弓,目視瞄準,並使箭尖與目標成一直線平射便能使箭的落點在目標位置上。若射距超出或短於直瞄距離,便提高或降低射角,以便對箭矢飛行軌跡做出調整。拋射時,也同樣用類似的方法測定射距;直瞄距離的確定可以讓弓手更為簡單快捷地根據情勢選擇合理的射法與射角,在弓術練習過程中和實戰中皆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世紀弓手們未將瞄準點法用科學的方法正確描述或總結出來,而是往往憑借個人經驗與習慣進行瞄準。一部分學者認為,部分弓手在運用瞄準點法瞄準時會同時使用瞄具,即所謂瞄具法;但至今僅有文字記載,並未發現實物證據以支持這種觀點。

在羅傑·阿舍姆的論著中雖然沒有對弓手瞄法按類別進行分類,但他描述了使用瞄準點法進行拋射的弓手:“……當弓手施射時……在自身與靶子之間假想一個明確的標志物……並以此判斷射距。”同時他還提到了顯得更為依靠直覺和經驗的瞄準方法;“一些優秀的弓手,在拉弦張弓時緊盯著靶子的方位……隨後將視線轉回弓背上並將弓擡起,直到放弦時才重新看向前方。”阿舍姆同時也提到,“只有直射的時候,弓手才會一直看著靶子。”

阿舍姆與其他英格蘭人一樣,對長弓手的射術的準確性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長弓的瞄準是如此簡單而有效,如若一名弓手自小習射,那就絕無可能射失。”

除卻瞄準方法,拉弦開弓的過程對於射箭同樣十分重要。現代復合弓弓手們在開弓時,多半會將拉弦手放在靠近眼部下方的臉頰或下頜部位,這樣的拉弦姿勢被認為穩定性好,適於精確瞄準。無疑,許多中世紀弓手也是使用同樣的拉弦手法;但大部分研究者認為,英格蘭長弓手最為傳統的拉弦手法,是將弓弦“拉到耳際”並施射。

“拉到耳際”中的“耳際”,泛指從耳廓到前胸之間的一段距離。將拉弦手穩定在耳廓位置需要相當強的力量,將手放在胸部位置可以減輕肘部負擔,拉弦無疑會更輕松。但降低拉弦手的位置意味著擡高持弓手的位置以確保角度不變,對於使用弓體長而重的長弓的弓手而言,這也是相當困難的。阿舍姆描述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持弓手——“正手弓手”指代的是那些因為在身高和膂力上有優勢,在長距離射擊的場合,仍然可以從持弓手位置的上方進行目測和瞄準的弓手;而“逆手弓手”則是指那些擡高持弓手以確保長射程,因此視線只能從持弓手下方穿過的那些弓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