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有效:英格蘭長弓與長弓手(第2/6頁)

讓弓背逐步適應彎曲的過程被制弓匠稱為“馴弓”。長弓與一般的復合弓不同,呈簡單的圓弧型,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將弓身彎曲到適當的程度。英國匠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馴弓,因為火烤容易降低弓背的彈性;在彎曲弓背時匠人使用專門的托架,以多次彎折到位的方式彎曲弓身,避免弓背折斷或是失去張力。弓背的弧線是否流暢均勻是評判一張弓好壞的最重要的標準,為此制弓匠需要對彎折度和拉力進行多次微調。當達到適合的滿弓開度,弓背表面平整、兩端對稱、形成均勻弧線時,馴弓過程就完成了。由於長弓的拉重較大,僅僅在弓背的兩段刻出木質弦槽可能無法承受拉力,所以一般長弓兩端會套上牛角或其他材質的基座再加工出弦槽,這也是英格蘭長弓的一個突出特征。

英國匠人用於制作英格蘭長弓弓弦的主要材料是大麻纖維。因為肌腱和皮革制作的弓弦會受到水的嚴重影響,而植物纖維受到的影響較小。相對的,在搓制弓弦時,需要用膠將纖維粘合在一起。在制成後,匠人與長弓手需要注意避免弓弦過於幹燥,因為如果粘合纖維的膠質因為幹燥而變硬,弓弦就很容易斷裂。大麻纖維制成的弓弦被證明是可靠而強韌的。根據記載,八分之一英寸(約0.3厘米)寬的弓弦已經足夠應付所有情況,甚至那些力量超乎常人的弓手也沒有使用特制的加粗弓弦的必要。根據羅傑·阿舍姆的說法,英格蘭以外地區的制弓匠也使用亞麻、絲綢等其他材料制作弓弦,但他並沒有舉出用於驗證的實例。到18世紀時,匠人們普遍開始使用膠合的亞麻纖維制作弓弦,從那時起直到二戰,位於歐洲大陸的比利時地區成為了質量最好的弓弦的出產地。

◎ 正在掛弦的英格蘭長弓手。

與制弓相輔,在使用中,木質弓背與弓弦都需要得到妥善保護。約翰·史密斯爵士也在他的論著中專門指出:“……在過去,木制長弓弓身得到特殊保養……受到良好保養的長弓使用壽命遠遠超過現今的長弓,而且弓身甚少出現斷折……”對一個合格的長弓手來說,對長弓的保養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給弓背塗油和上蠟是一種常見的保護手段;羅傑·阿舍姆曾經如此記載:“長弓手每天都必須用塗蠟的羊毛軟布擦拭自己的弓……這不僅使弓顯得整潔而鮮亮,同時也能在弓背表面形成光滑堅硬的保護層……如此一來天氣的變化和濕氣都無法影響到弓。”約翰·史密斯對長弓的保養的描述驗證了這樣的說法。他提到“弓手通常把蠟,樹脂,牛脂混合在一起加熱,用羊毛布塗抹在弓身上,這可以有效地抵禦酷熱、嚴寒和潮濕”。他還提到長弓手們總是隨身攜帶數根保養得當的弓弦——在不需要張弓的時候,長弓手會將弓弦從弓上取下並妥善保管。百年戰爭時期,英軍中的長弓手喜歡將弓弦和備用弓弦放在帽子中,準備作戰時再掛弦。對於熟練的長弓手,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便能完成掛弦和綁紮,將長弓調整到待發狀態。

長弓用箭分很多種。根據英國學者普萊斯特維奇的描述,箭支長約一碼(約35英寸,合90厘米),頭部裝有鐵箭鏃,箭杆粗而直以平穩飛行。在1484年制弓業者行會的條例中提到,16便士可定購100根質量最好,兼具高強度高重量的箭杆。箭杆應當“以最高的標準打磨光潔,剝掉樹皮並塗以清漆”。箭杆使用輕材質制作的箭叫飛箭,射程長,一般專門用於遠射;作戰時長弓使用的通常是白蠟木、樺木等重材制作箭杆的重箭,箭杆直徑約為二分之一英寸(約1.3厘米)。雖然重箭因自重較大而射程較近,但穿透力和殺傷力也相應更強。箭羽由3片羽毛(通常是鵝毛)組成,呈120度夾角膠合於箭尾7~9英寸處,並用細繩綁紮牢固以免在快速飛行中脫落。長弓手通常每24支箭綁成一劄。長弓手會隨身帶一紮或半紮(24支或12支)箭插在腰帶上以備急用,另外兩紮(48支)裝在布制箭袋中背在身後。接戰時,長弓手還會把箭取出插在面前的地上以便取用。1513年亨利八世北上的時候帶了26輛彈藥車,裝了24萬支箭。

◎ 傅華薩編年史中普瓦捷會戰附圖,可以看到長弓手腰中的箭和地上的箭袋。

制作長弓選料仔細,工藝嚴謹,但制弓過程本身並不復雜,亦不像佩劍、鎧甲一樣必須量身定做。對於熟練的制弓匠,只要材料充足,平均花費2小時就能制作出一張長弓。長弓簡便的制作工藝,讓長弓作為制式裝備的快速大量生產成為可能,甚至長弓手也可以自行制作長弓;相對的,十字弩的生產則需要多個工種的熟練配合以及復雜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