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文集卷三(第2/19頁)

子嵩燾,道光丁未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鹹豐三年,以救援江西功,聖恩特授編修。昆燾,道光甲辰恩科舉人,宗室官學教習。國子監助教。侖燾,縣學生,候選訓導。其季日先樾,早殤。孫六人。鹹豐二年壬子歲三月十四日,嵩燾與其弟奉君之喪,葬於湘西善化楊梅山之原,張安人附焉。又三年,歲在乙卯,國藩乃敘而銘之。銘曰:

我有執友,翰林郭君。至交金石,天下莫不聞;昔歲在戌,赴告親喪;征我銘刻,用識幽藏。曾幾須臾,歲星周半,大地戈鋌,東南塗炭。我以喪歸,墨經即戎。葬不極禮,筮不協從。維郭氏阡,在嶽之麓。雲合峰環,龜蓍並谷。不肖之喋,郭宗之祥。詩於堅石,以奠茫茫。

誥封光祿大夫曾府君墓志

鹹豐七年二月初四日,我顯考曾府君卒於湘鄉裏第,春秋六十有八。男國潢、國葆謹視含斂,男國藩降服,男國華自江西瑞州軍營聞訃,男國荃自吉安軍營聞訃,皆奔喪來歸。天子廣錫類之仁,賜銀四百兩,經理喪事。閏五月初三日癸未,蔔葬於二十四都周璧沖山內。從形家言,丙山壬向。去先世舊廬六裏而強,去梁江新宅八裏而近。

國藩少長至冠,未離親側。讀書識字,皆我君口授。自竊祿登朝,去鄉十有四年。逮待罪戎行,違晨昏者又五年。府君之至言懿行,不可得而盡識。僅從季父驥雲所,泣問近事。而昆弟子姓,諸姑姊妹,亦稱述音容,往往而悉。其述府君侍先大父疾病,至難能矣。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大父病痿痹,動止不良。明年冬,疾益篤,喑不能言。即有所需,以頤使,以目求;即有苦,蹙額而已。府君朝夕奉事,常先意而得之。夜侍寢處,大父雅不欲頻煩驚召,而他仆殊不稱意,前後溲益數,一夕六七起。府君時其將起,則進器承之。少間,又如之。聽於無聲,不失分寸。嚴寒大溲,則令他人啟移手足,而身翼護之。或微沾汙,輒滌除,易中衣,拂動甚微。終宵惕息。明旦,則季父人侍,奉事一如府君之法。久而諸孫、孫婦,內外長幼,感化訓習,爭取垢汙襦袴,浣濯為樂,不知其有臭穢。或挽箯輿遊戲庭中,各有常程。大父病凡三載有奇,府君未嘗得一安枕,愈久而彌敬。是時,府君年六十矣。

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來,無以學業發名者。府君積苦力學,應有司之試十有七,始得補縣學生員。不獲大施,則發憤教督諸子。國藩以進士入翰林,七遷而為禮部侍郎,歷官吏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遭逢兩朝推恩盛典,褒封三世。曾祖諱竟希,誥贈光祿大夫。曾祖妣彭氏,誥贈一品夫人。祖諱玉屏,累贈光祿大夫。祖妣王氏,累贈一品夫人。府君諱麟書,字竹亭,誥封中憲大夫,疊晉榮祿大夫,光祿大夫。妣江氏,誥封一品夫人。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澤,曷克成立,以蒙茲光顯!於是泣述一二,並列刻系屬敬銘諸幽。若其懿德純行,宜傳不朽者,將以俟諸知言君子。銘曰:

西望新居,東望舊廬,此焉適中,群山所都。我先人之靈,其尚妥於斯而永於斯乎!嗚呼!

男五人:國藩,配歐陽氏,國潢,監生,候選縣丞,配汪氏;國華,監生,即補同知,出繼叔父驥雲為嗣,配葛氏,妾歐陽氏;國荃,優貢生,同知職銜,配熊氏;國葆,縣學生,配鄧氏。

女四人:長適王鵬遠;次適王家儲,婿先卒;次適朱氏,先卒,婿朱麗春,季女殤。

孫八人:紀澤,二品萌生,配賀氏;紀梁,聘魏氏;紀鴻,聘郭氏;紀渠,聘朱氏;紀瑞,聘江氏;紀官,聘歐陽氏;紀湘,聘易氏;紀淞,聘王氏。孫女九人。

先大夫以鹹豐七年丁巳五月,葬周壁沖。至九年己未八月十六日癸醜,改葬於二十九都台洲之貓面腦。自丁巳九月男國荃復出治軍於吉安,至戊午六月男國藩復出治軍於浙江,皆以墨绖即戎。而男國華降服期滿,從軍皖北,竟殉難於廬江之三河鎮。至己末五月,諸子服闋。而男國潢亦治團練於鄉,男國葆亦從軍於湖北。歲月不居,人事遷變,輒因改葬,補記一二,俾後有考焉。男國荃附記。

先妣江夫人,生於乾隆乙巳年十一月初三日申時,春秋六十有八。鹹豐壬子年六月十二日卯時,沒於梁江新宅。原厝宅後山內,己未八月同日,改葬於此,與先大夫共一塋域。國荃又記。

葛寅軒先生家傳

先生諱大賓,字興森,號寅軒,葛姓。先世自蘇州徙居湖南,遂為湘鄉人。曾祖世珍,祖生霞,父長添,世有隱德。先生幼而端重,動止異於常兒。長而益自檢制,終日危坐,言笑不妄。盛暑不袒,焚香把卷,默識恬吟。性耐劇飲,雖醉不亂;或久無酒,終亦不索,怡然若有以自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