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一(第4/8頁)

公子紀澤是歲入家塾,塾師為長沙馮樹棠先生卓懷。

「乙巳」道光二十五年,公三十五歲

三月,欽派會試同考官。簽分第十八房,薦卷六十四本,中式周士炳等十有九人。是科湖南中式八人,皆長沙府籍。貴州中式之黃輔相與侄彭年二人,原籍醴陵。而狀元為蕭錦忠,朝元為孫鼎臣。去秋鄉試南元為周壽昌,亦於是科入翰林。公時管理長沙郡館事,題名之日,公為聯語雲:“同科十進士,慶榜三名元。”蓋佳話也。

五月初二日,上禦門,公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謝恩,召見於勤政殿。

六月,轉補左庶子。夏間癬疾發,至秋微愈。自是以往,癬疾恒作,以至老年,未得全瘳也。

九月,公弟國潢、國華入都。

二十四日,上禦門,升授翰林院侍講學士。次日具折謝恩,召見。宣宗時,每歲舉行禦門之典至四五次,京朝官缺,多以其日簡放,示爵人於朝,與眾共之之意。

合肥李公鴻章,本年家子也。中甲辰科舉人,是年入都會試,受業公門。公大器重之。

十月初十日,皇太後萬壽。十五日頒恩詔於太和殿,公祖父母、父母以公官皆封中憲大夫、恭人。

十一月,唐公鑒乞假回湖南。公為校刻其所著《學案小識》一書。

十二月十二日,補日講起居注官。

二十二日,充文淵閣直閣事。

公名位漸顯,而堂上重慶,門祚鼎盛。公每以盈滿為戒,自名其書舍曰“求闕齋”。其說雲:“求闕於他事而,求全於堂上也。”同鄉京官及公車在都門者,遇疾患窮窘之事,恒有求於公。公嘗謂:“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人莫不稱厚焉。

「丙午」道光二十六年,公三十六歲

公與弟國潢、國華相砥礪於學,有如師友。為國華納資入監,應順天鄉試。

五月,考試差。

九月十八日,公第四女生,後適湘陰郭氏郭公嵩燾之子,名剛基。

夏秋之交,公病肺熱,僦居城南報國寺,閉門靜坐。攜金壇段氏所注《說文解字》一書,以供披覽。漢陽劉公傳瑩,精考據之學,好為深沉之思,與公尤莫逆,每從於寺舍,兀坐相對竟日。劉公謂近代儒者崇尚考據,敝精神,費日力,而無當於身心,恒以詳說反約之旨交相勖勉。寺前有祠一所,祀昆山顧亭林先生。

十月,公在寺為詩五首贈劉公,以明其志之所向。

公嘗謂近世為學者,不以身心切近為務,恒視一時之風尚以為程而趨之,不數年風尚稍變,又棄其所業以趨於新。如漢學、宋學、詞章、經濟,以及一技一藝之流,皆各有門戶,更叠為盛衰,論其原皆聖道所存,苟一念希天下之譽,校沒世之名,則適以自喪其守,而為害於世。公與劉公傳瑩討論務本之學,而規切友朋,勸誡後進,一以此意為兢兢焉。

公在京所為詩古文,不自存錄,隨時散佚。是冬以後,乃稍擇而存之。公弟國華應鄉試未售,仍留京肄業。公弟國潢賚覃恩誥命南歸。

十月二十一日,領同鄉京官具折謝恩,為湖南瀕湖圍田水災奉旨蠲緩錢糧。湖南水災,叠奉恩旨,至是初用公名領銜奏事。

十一月,聞祖妣王恭人之訃。請假兩月,設次成服。恭人歿以九月十八日,壽八十歲。十二月葬湘鄉二十四都木兜沖。

「丁未」道光二十七年,公三十七歲

三月,移寓南橫街路北。

四月二十七日,奉旨考試翰詹。欽命題:《遠佞賦》,以清問下民常厥德為韻。《君子慎獨論》。詩題:《賦得澡身浴德》。公名列二等第四名。

五月引見,奉旨記名遇缺題奏,賞大卷緞二件。

六月,奉旨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次日,遞折謝恩,召見勤政殿。欽派考試漢教習閱卷大臣,取士鹹安宮學教習黃文璧等十三名,景山官學劉紹先等十五名,宗學郭昆燾等十五名,覺羅官學崔斌等三十名,八旗學張春第等四十八名。

七月,公弟國荃以府試案首入湘鄉縣學。

十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中式楊登魁等六十四人。又派殿試讀卷大臣。凡武進士弓矢技勇,上親閱之,派大臣及兵部尚書、侍郎等侍班。

十月二十日,領同鄉京官具折謝恩,為沅澧一帶水災奉旨蠲緩錢糧。

十二月初九日,又遞折謝恩,為三廳歉收緩征屯田。是歲,山東、河南、亢旱,盜賊蜂起,兩省大吏交部嚴議。欽差柏俊、陳孚恩前往捕盜,平之。

李公鴻章、郭公嵩燾、李公宗義均以是科成進士。

「戊申」道光二十八年,公三十八歲

正月初八日,領同鄉京官具折謝恩,為上年水災借給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