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戰期間蘇聯政府的推動(第2/5頁)

[20]

核情報

蘇聯政府一向重視國外情報的搜集工作,從1930年代開始便特別關注對科技情報的搜集,情報部門受命對國外研制新軍事裝備的科研和生產中心進行間諜滲透。戰爭爆發後,駐倫敦情報機構最先搜集到了有關核武器研制的情報。1941年9月25日和10月3日,駐倫敦情報機構先後向國內通報了1941年9月16日和9月20日英國鈾委員會會議的情況及鈾委員會呈報給戰時內閣報告的內容。[21]1941年10月10日,基於上述兩份情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第四特別處處長В.А.克拉夫琴科向貝利亞提交了關於國外原子能軍事利用研究及建議在蘇聯開展該項研究的報告,報告中說:“經過對所獲情報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材料證實了英國正在進行鈾原子能軍事利用的重大研究工作。2.現有材料尚不足以使人得出各種原子能利用方法是現實可行的。鑒於實際利用原子能問題(數十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此項研究)的順利解決意義重大,因而,有必要:(1)責令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第一局駐外情報機構搜集有關儀器設備的生產和鈾彈實驗廠建設的詳盡可靠的情報;(2)成立由從事原子核裂變研究工作的蘇聯著名科學家組成的蘇聯國防委員會專門委員會,探討在蘇聯進行軍事利用原子能的可行性。在蘇聯,從事原子核裂變研究的科學家有:蘇聯科學院院士卡皮察,列寧格勒物理研究所斯科別利岑院士及哈爾科夫物理技術研究所的А.А.斯盧茨基。”[22]

同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在克拉夫琴科報告的基礎上擬定了致國防委員會主席斯大林關於駐外情報機構所獲情報內容及建議在蘇聯開展核武器研制的報告並由貝利亞簽署。[23]不過,該報告並未及時呈報斯大林,只是在1942年10月國防委員會作出恢復核研究的決定之後,該報告才在修改後呈報給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24]

國防委員會第2352cc號決議

1942年4月,卡夫塔諾夫得到一個藍色的筆記本,裏面寫滿了公式和注釋,與核能利用問題有關。這是遊擊隊在敵占區從被打死的一名德國軍官身上找到的。卡夫塔諾夫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大約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正研究那個筆記本和弗廖羅夫的信,希特勒大肆叫嚷德國正在研制‘超級武器’。萬一這不僅僅是宣傳呢?萬一這個惡棍指的是核武器呢?我找到幾位物理學家商議。我最重視的是約費的意見。約費認為,鏈式裂變反應或核爆炸在原則上已經得到證明,我們應當著手研究。我請約費與我一道起草一封寫給國防委員會的關於應當成立核武器問題研究中心的信。他同意了。我們兩人在這封信上簽了字……”[25]

另據時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的М.Г.別爾烏辛回憶:“1942年春天,戰爭進行得最困難的時候,莫洛托夫召見了我,親手將國外學者關於核能研究的詳細報告交給我讓我看。報告中介紹了有關在鈾—石墨反應堆中可以產生鏈式核反應的情況,還介紹了采用擴散法和電磁法分離鈾-235同位素的情況……我認為,應當讓物理學家們也看一看這份報告並作出評價。莫洛托夫同意了我的建議……我選出了庫爾恰托夫、阿利漢諾夫和基科因。經莫洛托夫同意,我將上述三人請到我在克裏姆林宮的辦公室。他們當時都很年輕。我將報告拿給他們看,並讓他們寫一份書面鑒定,看報告中有多少信息是準確真實的。看了報告後,庫爾恰托夫、阿利漢諾夫和基科因寫了一份鑒定,肯定了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他們建議在蘇聯的各個物理研究所廣泛開展核物理研究,建造鈾—石墨反應堆,制造采用擴散法和電磁法分離天然鈾的設備。蘇聯也曾進行過鏈式核反應的研究,尤其是在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後來因戰爭中斷了。我將科學家們寫的鑒定交給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在聯共(布)中央委員會上匯報了有關情況。”[26]

1942年9月27日,國防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莫洛托夫簽署了由卡夫塔諾夫代表人民委員會高校事務委員會和約費代表蘇聯科學院共同起草的《開展鈾研究》的決議草案。[27]1942年9月28日,斯大林批準並簽署了國防委員會第2352cc號《開展鈾研究》的決議,責成蘇聯科學院恢復核能利用研究,並在1943年4月1日前向國防委員會提交制造鈾彈或鈾燃料的可行性報告。為此,蘇聯科學院應成立專門的原子核實驗室,科學院相關研究機構應開展鈾-235制備方法的研究,政府各部委應向科學院提供相應的場地、材料和設備。莫洛托夫代表國防委員會和政府全面負責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