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政府”政策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實施(第3/3頁)

[63]可見,在匈牙利不是共產黨如何掌權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共產黨的代表進入政府的問題。在蘇聯的建議和監督下,12月21日,匈牙利臨時國會在德布勒森市召開,成立了由小農黨、社會民主黨、全國農民黨和匈牙利共產黨組成的臨時聯合政府。[64]第二天,副外交人民委員傑卡諾佐夫向斯大林報告說:“匈牙利政府的組成和政府宣言完全符合我們制定的計劃。”[65]1945年7月,在蘇聯的幹預和壓力下,實現了內閣改組,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在新內閣13名成員中占有6個席位,莫斯科對此結果感到滿意。[66]

以拉科西為首的匈牙利共產黨對此並不滿足,他們進而采取了更為激進的政策,以至引起莫斯科的強烈不滿。是年秋天,蘇聯駐匈牙利公使普希金批評說,匈共脫離了蘇聯制定的“建立經選舉產生的民主力量聯盟”的“共同路線”,並指出,“共產黨不僅要同社會民主黨,而且必須同民族農民黨結成聯盟,還必須同國內最有影響的政黨小農黨結成聯盟。”[67]盟國駐匈牙利管制委員會主席伏羅希洛夫也向斯大林報告說,共產黨的“‘左’傾情緒十分強烈”,“拉科西缺乏領導群眾性大黨的經驗和國家工作的經驗”,對小農黨采取了“過火行為”。[68]但為時已晚,匈共由於其自負和過激行為,在隨後舉行的大選中遭到失敗。在議會中的席位,共產黨占17.4%,而小農黨占到57%。[69]蘇聯不得不再次幹預新政府的組成。莫斯科要求,“確保為蘇聯政府所能接受的小農黨和社會民主黨人中的一些人被任命為新的匈牙利政府成員”,同時努力爭取由共產黨擔任內務部長的職務。總之,“新政府的行動綱領必須無條件地保證對蘇聯的友好關系”。[70]結果在蘇聯的壓力下,各黨聯席會議達成協議,在以小農黨蒂爾迪為首的18名內閣成員中,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各有4名(包括內務部長)。[71]

從上述過程中可以看出,為了保證蘇聯與西方的合作基礎,為了在俄羅斯周邊建立起穩定的安全帶,斯大林在戰後初期全面推行的確是一項“聯合政府”政策。不過,在西方的勢力範圍內,這一政策表現為勸告共產黨放下武器,加入以資產階級政黨為核心的聯合政府;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則是允許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黨進入由共產黨掌控的聯合政府——在當時稱新民主或人民民主制度。莫斯科唯一的要求就是:無論什麽政府,都應確保其實行對蘇友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