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王族亂(第3/4頁)

太子一怔,在朝堂上被太後當著文武百官罵了一句,雖然尷尬無比,但是對於這個老太太,他卻不敢表現出任何的不甘,只是老老實實地閉了嘴。

太後沉吟許久,才緩緩道:“司馬禦史所言極是,兩位國公既然讓我們給出一個答復,我們就派人去給他們答復和解釋。而且我們還要問一問,他們口裏說京都有妖人,這妖人是指誰?”冷哼一聲,用一陣肅穆的語氣道:“我倒要讓天下人看清楚,朝廷不是不給他們機會,也不是朝廷對不起他們……如果他們想鋌而走險做遺臭萬年的事情,老身願意奉陪!”

老太後的聲音擲地有聲,雖然老邁,但是話中的力量卻讓每一個誠心擁護朝廷的官員精神一振。

“大楚的好臣子們,你們無需擔心……!”老太後給了臣子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安危:“天塌不下來,五路勤王大軍正在開赴京都,我有雄兵十萬,天地不懼!”

這話讓那些心中還在猶豫的臣子們更是歡欣鼓舞,他們心中一直在害怕王族軍隊的到來,對於京都來說,那是一場災難,憑借著京都不到兩萬五千人的軍隊,幾乎是沒有能力抵擋著訓練有素的京都衛戍軍隊,如今老太後既然有雄兵十萬,有五路勤王大軍,那又有何足慮的呢?

只是很少數人知道,太後這句話,實在……實在是自欺欺人!

都察院的李子甫和樞密院高級官員心中十分的清楚,由玉璽加蓋樞密院簽署的勤王文書,派出都察院的密探們帶著文書出京前往附近州府命令各府行營做好準備,為了保證文書順利送達,每一路都派出了兩道密探,共派出了將近二十名密探出京,但是直到現在為止,二十名密探卻無一回京復命。

深諳暗黑之道的都察院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來,若不出意料,王族早就在京都外圍布下了天羅地網,派出去的精銳探子,恐怕都已落入了王族的羅網之中。

換句話說,王族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反叛準備,第一時間就斷絕了京都與外圍州府的聯系。

太後當然知道這種情況,雖然沒有打開旗號,但是這些大楚國的塔峰人物都明白,王族已經做好了叛亂的準備。

或許在皇帝陛下殿上吐血開始,王族們就開始有了蠢蠢欲動的野心,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開始謀劃一些東西,做好一些準備。

朝議過後,禦史台經過商議,派出了兩名勇敢的禦史,他們有著刀子般的利嘴,分赴兩大軍營,去遊說柳國公與葉國公。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掙紮,王族不可能因為朝廷的三言兩語就將早已計劃好的行動付諸東流,而且在王族的口中,他們絕不屬於叛軍,畢竟還有四皇子是他們的旗幟,單就能力而言,四皇子絕對比太子更有資格繼承大楚的皇位,但是朝廷卻不得不做出這種看似放低姿態的行動。

京都城內,守備軍已經登上了城頭,大量的箭失擺設在高高的城頭上,更有甚者,作為守備軍主將的軒轅仇,已經命令部下開始集中大口鍋,一旦戰事一起,沸騰騰的開水足以將攻城的士兵淋成烤乳豬。

除了京都城做好了積極地應對準備,城內巍峨的皇宮也開始警備起來,全副武裝的羽林衛守護著皇宮大小九門,任何一位進入皇宮的貴人和臣子們,在太後的許可下,都要經過羽林衛的嚴格檢查。

只是京都城已經太久沒有經過危險時刻,所以這一次突然而至的陰雲,讓百姓和兵士們都很不適應。

百姓們少不得戰戰兢兢,士兵們卻也有些茫然,不明真正原因的他們,在高高的城墻上,遙望著京都四面平靜的大地,實在不知道為什麽朝廷要如此嚴陣以待。

大楚德慶十八年三月二十四。

派往兩大軍營的禦史灰頭土臉的回到了京都,帶回的答復只有一個。

王族們認為,太子生性兇頑,聖駕新崩,就謀劃著刺殺自己的同胞兄弟,如此虎狼之心,豈能擔負起大楚百年基業,而四皇子仁義孝德,乃是皇族最適合的皇位繼承人,柳葉兩大王族竭力推舉擁護四皇子為新君,君臨天下,仁造四海,恩惠九州。

這已經算是反叛的宣言了。

太後即使再內斂,即使再不想事態嚴重化,即使再不想時刻擔憂的噩夢成為現實,卻也不得不下達了措辭嚴厲的懿旨,更是明令兩位國公以及鄚州巡撫進朝請罪。

大楚十八年四月二十五。

南林大營分為兩路,自東路與南路挺進京都,同一時間,北林大營兩萬大軍挺進京都北門,鄚州行營一萬八千精銳軍隊挺進京都西門,四路大軍,帶著赫赫聲勢,以四皇子為旗號,開始圍攻京都。

四路大軍,共計七萬人,帶著大楚最先進的攻城武器,準備攻陷這座近百年不曾遭過戰火洗禮的京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