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王族亂(第2/4頁)

如此說來,柳家的人物也實在是太有城府了,這麽多年來,竟是連暗探如雲的督察員和京都府都沒有查到一絲風聲。

只是請罪書沒有等來,朝廷反而等來了對方一封簡潔的書信!

“京都有妖人,除之而保大楚!”

……

……

在太後垂簾太子暫且監朝的時候,京都的文武官員身披祭奠皇帝陛下的白孝,卻不得不離開放置皇帝水晶冰棺的道德宮,在乾林殿議事。

議事的內容很簡單,僅僅是因為這樣一封很簡單的信。

山雨欲來風滿樓!

“他們反了!”

看到上呈的書信,所有稍有智慧的大臣們都知道這句話想表示的真正含義。

大楚國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自然也少不了地方動亂,甚至京都也發生過一些宮廷政變,這是歷代皇朝都無法避免的事件和經歷。但是平心而論,自開國楚侯建大楚國,立京都為京城,在這麽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京都城本身並沒有遭受過戰火洗禮,座落於大楚國南部偏北的京都,歷史雖不厚重,但是所創造出的聞名繁華程度絕對不亞於前代的任何一個朝代。

或許……大楚朝從未經過戰火的京都城,這一次卻要經受戰火的洗禮了。

簾子後的太後已經顯得很蒼老很蒼老,皇帝陛下的離去,已經讓她嘗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滋味,如今不成器的太子卻又給了王族一個叛亂的口實,整個京都面臨著巨大的災難,一個老人卻不得不在此時站出來,為了大楚正統的傳續,她必須要面對即將發生的一切,也必須有應對這一切的魄力和方法。

到了這種時候,普通的臣子們才真正體會到皇帝陛下為何對三大王族世家如此忌憚,他們在軍隊的根基實在稱得上根深蒂固,到了這種真正攤牌的時刻,朝廷竟然顯得很蒼白無力,想著那些半日就能開到京都的軍隊,朝堂上一片沉寂。

“這群叛賊……無恥的叛賊……!”太子在龍座旁邊的監政座上不安而憤怒地扭動著身子,臉色不只是因為憤怒還是因為恐懼,顯得頗有些蒼白。

嵐蕪卿立刻出班奏道:“太子殿下,貴為儲君,該當忌言。”

太子乍一聞言,便要發怒,瞥見是嵐蕪卿所奏,強自按捺了那股怒火,對於這位正直的翰林院大學士,即使是驕橫愚蠢的太子也是頗為忌憚,盡量讓自己的語氣平和一些:“嵐大學士,你說本宮該當忌言,這……從何說起?”

嵐蕪卿正色道:“太子殿下,柳國公與葉國公畢竟是我大楚重臣,他們雖形跡可疑,但是至今為止,畢竟還沒有在明面上對朝廷有什麽叛逆之語,更無叛逆之舉,此時便稱他們為叛賊,頗有不妥!”

太子臉部抽搐,但卻沒有反駁。

簾子後面輕輕傳來一聲嘆息,太後那種滄桑的聲音緩緩響起:“太子,你年少輕狂,有些話,還是不要輕易說出口。嵐大學士說的不錯,柳國公和葉國公是我大楚的忠臣,叛賊二字,豈能用在他們身上……只是,諸位愛卿,他們回過的書信你們也看過了,誰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嗎?老身倒想知道該怎麽解釋這句話。”

這是敏感時期,一般的臣子來到朝堂,只是做做樣子,稱為擺設也不為過,他們是不敢輕易發表什麽意見的。

不過禦史台的禦史們能夠在朝廷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們那張敢於說話的嘴。

“稟太後太子殿下,微臣以為,聖上龍駕歸天,正是舉國哀痛之時,歷來在此等時刻,都會出現一些波折,要想化波折於無形,朝廷卻更要寬宏大量。”於是司馬風出班直言道:“太子國之儲君,自是心胸寬闊,此時此刻,微臣以為,太子應派人前往南林大營與北林大營,見過兩位國公,更要見過四皇子,解釋清楚,只有這樣,方有可能化解這場誤會。”

瞬即出來幾名禦史,齊聲稱是,更有臣子道:“聖上新崩,正是力求京都穩定之時,不宜劍拔弩張,只有化幹戈為玉帛,方是大楚之幸。”

朝臣頓時一番議論,顯然都是想讓太子屈尊派人去向國公和四皇子妥協。

太子雖然愚蠢,卻沒有傻到白癡的份上,冷笑道:“司馬禦史,你的意思,是讓本宮派人去說和了?嘿嘿,老四既然聯合三家上書,口氣張狂,那自然是沒有將朝廷放在眼裏了,一旦派人說和,他們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了,還以為朝廷怕了他們,到那時候,只怕對京都更為不利吧?”他很不屑地看了司馬風一眼:“老四的心思,你們難道不明白?如今父皇駕崩,他那點野心就完全曝露出來了,說不定他就是想趁這個機會,來奪我的皇位……!”

“住嘴!”太後忍不住在簾子後面喝罵道:“太子,你在胡言亂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