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士族與寒門(第2/3頁)

陳母李氏默然不語,心裏很是難過,但這種事她也無能為力,只好安慰來福道:“不要太擔心,前兩年不也檢籍嗎,到時給縣上主管檢籍的丞尉多送些錢帛也就蒙混過去了。”

來福、曾玉環夫婦略略安心,來福道:“主母恩德,來福一家做牛做馬難以報答——”

陳母李氏擺擺手:“好了,來福你下去吧,這些日子你要常到外面打聽有關檢籍的事,若有變數,老婦也好預先有個準備。”

來福退下後,曾玉環去備水讓陳母李氏四人沐浴。

陳操之一直靜聽母親與來福的對話,心裏暗嘆:“在東晉,無權無勢無地位,就連自家下人都不能庇護,我錢唐陳氏真是衰微啊,現在距離七月檢籍不足百日,我這個十五歲的少年能想出什麽妥善的辦法來幫助來福一家?”

只聽母親嘆息道:“若實在沒辦法,只好去求錢唐丁氏了,總不能讓來福一家流落出去。”

錢唐丁氏便是宗之和潤兒的母家,錢唐丁氏自以為是三等士族,看不起寒門庶族,當初把丁幼微嫁與陳慶之,一是因為陳慶之的父親陳肅時任吳興郡郡丞;二是陳慶之人品俊逸,才華不凡,吳興郡太守兼大中正陸納按九品中正制把陳慶之評為第七品——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在尚書令陳群的建議下制定的選拔官吏的依據,其標準有三:家世、道德和才能,共分九品,第一品是聖人,因為在世之人沒有誰敢自居第一品,所以第二品就是最高品,三品以下都是下品。

家世一般只論郡望和父祖官爵,錢唐陳氏祖籍穎川,郡望是很顯赫,但自從避黃巾之亂遷居吳興郡錢唐縣以來,三代都只是下品官吏、無權無勢,以至於在東晉譜諜排名中被排除在士族之外,只算是庶族小地主,兩晉最重門閥家世,所以陳慶之雖然道德、才能都出類拔萃,但因為家世寒微,被評為第七品已經是極限。

當年推出九品中正制籠絡士族的魏國尚書令陳群就出自穎川陳氏,沒想到他的後輩子孫反倒被排除在士族之外,可嘆!

因為吳興郡太守陸納的賞識,陳慶之名聲大振,既然被評為鄉品第七,以後做七品以下的官吏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丁氏族長就是看中陳慶之這一點,又因為丁氏與陳氏都信奉天師道,所以一時心動才把錢唐有名的美人丁幼微嫁給陳慶之,畢竟庶族做到高官的雖然極少,但也不是沒有,大司馬陶侃也是出身寒門呢。

但丁氏家族很快就後悔了,高門士族與庶族寒門的婚姻是很丟臉的事,丁氏在錢唐縣、吳興郡名望大跌,可丁幼微已經嫁出去,覆水難收,無法挽回了,而且丁幼微與陳慶之伉儷情深,也勸不到她離婚。

不幸的是,陳慶之在三年前任職海虞縣長之時扔下妻子兒女撒手塵寰,年僅二十六歲,丁氏族人當即把丁幼微接回錢唐,那年丁幼微才二十三歲,雖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美貌依舊,楚楚動人,丁氏族人想讓丁幼微改嫁,想撇清陳氏這門婚姻——

魏晉以來,因為戰亂,丁壯死亡極多,為了增加人口,禮法讓位於國家生存,寡婦改嫁是很平常的事,不會受人詬病,皇室公主還改嫁呢,但丁幼微寧死不嫁,而丁氏一族想高攀別的士族又攀不上,低於他們的又不屑,所以丁幼微就一直在母家寡居,丁氏族人只同意每年四月讓她見見兒女,不是回陳家塢,而是派人把宗之和潤兒悄悄接到錢唐,在丁府住幾日就送回。

陳母李氏問:“醜兒,月底要送宗之和潤兒去縣上與其母相聚,你要不要一道去?”

陳操之道:“孩兒當然要去,除了照顧宗之和潤兒,孩兒也想長點見識。”

陳母李氏見陳操之答應得爽快,微感詫異,說道:“醜兒,你不擔心丁家人輕視你?”前年陳操之去過一趟錢唐丁府,回來後很生氣,說再也不去丁府了。

陳操之微笑道:“娘,我是帶侄兒、侄女去看望嫂子的,只要嫂子對我們好就行,至於其他人的臉色,何必在意!”

陳母李氏大為寬慰:“我家醜兒真的長大了,灑脫似你兄長。”又輕嘆一聲:“唉,你那嫂子的確是好嫂子啊!可惜慶之命薄——”

陳操之道:“嫂子既不願改嫁,我這次去就想辦法把嫂子接回來,既可照顧宗之、潤兒,也可與娘為伴,娘說這樣可好?”

陳母李氏搖頭道:“丁氏族人不肯放幼微回來的,醜兒你切勿與他們爭執,咱們陳氏爭不過他們丁氏的,你萬萬不可逞少年意氣,聽到沒有?”

陳操之答應道:“孩兒知道了,孩兒不會讓娘擔心的。”心道:“在東晉混,這家世出身很重要啊,我記得有句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我陳操之現在是出身寒門,這不是讓我處處低人幾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