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三章 寒流(上)

大宋皇佑四年冬,經過四年勵精圖治,大宋王朝的繁榮已經世無匹敵,全國新墾土地兩百七十萬頃,民間自留田畝更是數倍以計;新增商戶百萬、市口城鎮千余座,國道縱橫增至六條,北至上京南到廣南,東通大海,西至溯漠。

財政收入上,自皇佑元年的歲入三千萬緡,經過四年時間,已經達到歲入一億兩千萬之多,整整漲了四倍。

百姓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財富的增加,也在於民智的開啟,國道的開通,公共交通的日漸發達,通信報紙的日益便捷,極大地廓開人們的視野,千裏之外的消息,不出數日便可通過報紙和國道驛站傳遞到四面八方。

蘇錦和李重主持的發改司十年規劃中自皇佑三年末開始推行全宋免費鄉學制度,凡十二歲以下的孩童分男學堂女學堂免費入學,鄉學之後,擇優選入州學或者府學。

與此同時,在應天府、成都府、江寧府、太原府、大名府、臨潢府、遼陽府等全大宋二十余座州府中設立官辦國學館,所教授的不僅是儒家典籍,還分設了天文地理格物算術等各種學科,培養各門類的專門人才,應天府和汴梁國子監還專門請了蕃國人教授蕃語通譯,便於大宋和各國的通商貿易外交等事宜。

種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風潮的沖擊之下,為官不再是百姓們覺得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各行各業都有門路出人頭地,除了部分遺老遺少,人們的腦子裏對於經商、雜役低人一等的概念也漸漸的模糊起來,官府小吏中竟然有辭官從商的個案發生,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

對於蘇錦個人而言,這四年雖然比任何時期都殫精竭慮,但卻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二十八歲的蘇錦已經成了大宋的全民偶像,他的穿衣打扮,一言一行,都成了全民效仿的對象,各種關於蘇樞密的奇聞異事也在民間瘋傳,蘇樞密的口頭禪都被拿來當流行語。

三年間,蘇錦耕耘不輟,很快便讓柔娘浣娘姐妹和野利端雲的肚子鼓了起來,柔娘浣娘分別生下一女,野利端雲隨後產下蘇錦的第三個兒子,而柔娘浣娘的父親經過蘇錦的多方查找終杳無音訊,最大的可能是發配入川的時候被蜀道上的賊寇誅殺了,雖然極為遺憾,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蘇家的產業也如滾雪球一般的壯大起來,數年間,銀莊分號已經擴散到大宋十幾座中心州府,憑借強大的匯兌能力獲得的強大的信譽,銀莊吸取的存款越來越多,憑借著這些閑散資金的積累,蘇記投資的礦山十余座陸續開采。

蘇家諸位主母各管一攤,晏碧雲總領蘇記財物,主官銀莊礦山之事,柔娘浣娘主管染織布匹成衣生意,夏思菱主管海外船隊貿易之事,野利端雲主管明珠城管理及西北馬場和對夏貿易,阿狸主管明珠報業以及各出聯絡通信之事,家中的大小事務均有專人專管,蘇錦甚至都不用插手。

蘇記到底多有錢,有多少門路來錢,恐怕除了大夫人晏碧雲誰也不知道,連蘇錦甚至都不知道;有一回蘇錦只是無意間問了句,晏碧雲也是無意間答了一句,便讓所有人瞠目結舌,晏碧雲只說了幾個字:“當可媲比大宋財政之收。”那意思是說,蘇記一年的利潤已經可以跟大宋全年的財稅收入持平了,這可真是叫做富可敵國了。

當然也有煩惱的時候,蘇樞密才二十八歲,又是風流倜儻之人,好幾個人品相貌都一等一的女子公然示愛,蘇大人也曾蠢動不已,厚顏隱晦的提出再娶幾個進門的想法,蘇家眾夫人立刻全體反對,從此嚴防死守,每日回家,必會有小穗兒用狗鼻子趴在他身上聞啊聞,看看有沒有其他女人的味道,有時候找出一根青絲來全家都要逼問不休,弄得蘇大人郁悶不已;眼看著眾多青春美少女願意投懷送抱,似乎勾勾手指便可盡情享受她們姣美的身體,但無奈就是不能如願,不免引為憾事。

大宋皇佑四年的冬十一月,汴梁大雪三日,厚達膝蓋;往年大雪封門嚴寒刺骨正是大宋上下人心惶惶之時,但如今手中有糧,屋內有石炭,身上有棉衣和毛裘,百姓們根本不覺得慌亂,下雪便下雪,對著雪景,燙上一壺酒,拿上一張明珠報看看副刊上的詩詞歌賦和小雜劇的唱詞,正是優哉遊哉之時。

皇宮正門處,當值的禁衛軍已經將宮門口的積雪清掃幹凈,幾個身影急匆匆的進了宮門,穿過大慶殿邊的甬道往禦書房而去。

禦書房內,趙禎盤腿坐在暖炕上看著奏章,一名嬌媚的妃子在身邊替他沏茶點香整理奏折,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

簾幕外內侍總管黃培勝的聲音響起:“皇上,樞密副使張堯佐大人和知制誥刑部侍郎韓絳大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