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六章 輾轉騰挪(七)

群臣嘩然,包拯的話有些過分了,就算蘇錦戰死,也是為國盡忠,但因此便說見死不救,未免言辭過烈,更別說以辭官相脅了。

“包大人,你這是意氣用事,皇上在此,你說這樣的話是什麽意思?你是效忠皇上,還是效忠蘇錦?”張堯佐敏銳的抓住包拯話中的漏洞,及時發動攻擊。

包拯踏步上前,盯著張堯佐,高大的身形壓迫的張堯佐仰首躲避,吐沫星子噴了張堯佐一臉:“小人之輩,你有何資格指手畫腳?我們談論的是國家重臣的生死,你一個庸碌投機之輩,跳梁小醜,有何資格在此談論?”

“你,包拯,你太放肆了。”張堯佐臉上漲紅,包拯說他是庸碌投機之輩,便是在說他靠著堂侄女兒張貴妃的枕頭風得到提拔,這是張堯佐最惱恨別人提及的。

“包拯,休得放肆。”趙禎威嚴的道。

包拯道:“臣說的錯了麽?張堯佐有何能力當堂入室?皇上前日上朝透露出讓其進入中樞之意,臣絕不同意;朝廷命官之職可不是為投機小人所留,而是要肩挑大義,為天下造福的,不是隨便饋贈的禮物;今日臣說話也許過於激烈,但臣之言全從公心而出,皇上盡可降罪於我,我包拯寧做諍臣,不當維諾之輩。”

趙禎氣的要命,包拯又臭又硬,自己之所以讓他當禦史中丞便是看中他這一點,但也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煩惱,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有出格的地方,這個包拯也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弄得自己很尷尬;為了表示自己心胸寬容納諫如流的仁君之風,趙禎只能忍耐,還從臉上擠出一絲笑容來。

“包愛卿一片愛國之心朕是知道的,不過今日所議乃是與遼作戰之事,怎麽扯到張愛卿任職之事上去了?”

包拯道:“臣只是想讓皇上知道,國家得棟梁之才何其不易?歷朝盛世不禁需明君還要有良臣,今有良臣,如何能棄之?蘇大人率兵在遼國苦戰,我等不盡快做些什麽以示支援,相反卻猶豫不決,這難道是對的麽?”

有了包拯的諍言不懼,群臣開始紛紛大陳胸臆,作為聖賢書熏陶過來的大宋臣子們,在範仲淹做出汴梁不會丟的承諾下,自然是從人性道德上入手,紛紛主張不能眼睜睜看著蘇錦的大軍在遼境消亡。

張堯佐等人見狀,識相的選擇了閉嘴,張堯佐的目標其實很明確,他就是要讓蘇錦死在遼國,因為晏殊致仕之後,蘇錦將是相位的最有力爭奪者,在朝中除了蘇錦無人在能與己爭鋒;而且張堯佐通過後宮的枕頭風也得知趙禎對蘇錦其實根本不像外表那般的寵信,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所以今日他才極力的危言聳聽,以汴梁安危來說事,阻止延緩大軍反攻。

可是沒想到蘇錦在朝中的威望已經如此之高,群臣又是如此的不識擡舉,對他這個未來的宰相熟視無睹,張堯佐恨得牙根癢癢,只能暗中記下眾人言行,琢磨著以後上位之後再秋後清算。

趙禎明白該到表態的時候了,此時不但要表態,而且態度要堅決,姿態要高:“諸位愛卿,朕今日真的很是欣慰,我想蘇愛卿若是得知今日情形,也必然感激涕零;朕早已下定反攻的決心,沒想到諸位愛卿跟朕竟然一拍即合,朕跟黃培勝私下說過,就算是汴梁丟了又如何?蘇錦一定要救回來,他是我大宋的大功臣,又不顧生死率兵北伐,我大宋絕不會棄之於不顧,即便他不是蘇錦,而是我大宋朝堂上的任何一名愛卿,朕都會優先去考慮他的生死。”

除了晏殊杜衍夏竦範仲淹等人,一幹官員們幾乎要淚流滿面了,皇上能說出這樣的話,無論真假,都足以讓他們感激涕零了。

“範仲淹、韓琦、狄青,你三人即刻趕回防線,做好反攻的準備,三司需即刻補充棉衣糧草等物資,一俟時機到來,便立刻報知朕,與遼人死戰。”趙禎大聲道。

範仲淹、韓琦、狄青三人是重新劃分的宋軍左中路三路統帥,範仲淹總領全軍,韓琦和狄青為副帥。

“臣等遵命!”

“不過啟稟皇上,反攻的準備早已做好了,三司的棉糧亦早已到位,就差皇上一聲令下了。”範仲淹沉聲道。

趙禎恨不得照著範仲淹滿臉的皺紋踹上一腳,他多麽想再拖延點時間,希望能在雪後發動,那樣會勝算更大,可惡的是,範仲淹等人顯然已經不給自己拖延的借口,而三司的軍糧軍衣早已調撥完畢,這說明在進攻這一點上,範仲淹和晏殊早已達成一致了,可笑自己還召開廷議來議論此事,今日的結果也是他們安排好的。

趙禎忍住怒氣,強笑道:“好好,範愛卿真是未雨綢繆,看來對此戰信心十足,早就磨拳搽掌了;既然如此,朕派張堯佐前去監軍,你可酌情開始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