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五章 輾轉騰挪(六)

大宋朝廷上下近日爭吵不休,爭吵的內容便是,在偵察到遼軍悄悄從前線調走十萬大軍,並大肆修建防禦工事似乎不再進攻之後,是否要主動進攻的問題。

晏殊夏竦第一次真正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他們力促按照原定的計劃展開反攻,不僅是因為敵我的態勢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遼軍已經在修築工事做出防守之態,更是因為蘇錦大軍入遼數月連日征戰,遼人調回的十萬又很明顯是去圍剿他們的,如不反攻,蘇錦的處境將極為兇險。

晏殊自不必說,雖然在不少事情上和蘇錦意見相左,但晏殊知道,無論何時,蘇錦都和自己是同一戰線上的人;晏碧雲數次回晏府探望,雖然侄女兒關於國事一概不提,但憔悴的容顏和強顏歡笑的表情焉能逃過晏殊的眼睛。

夏竦更是不必說了,夏思菱於十月初產下男嬰,按照約定,蘇錦會將這個男嬰改為夏姓,延續夏家香火,但夏思菱的情形卻教人擔憂,思念和擔心讓產後的夏思菱虛弱不堪,一丁點的喂奶欲望也沒有,只的尋了奶娘喂奶;夏竦不顧軍務繁忙,多次回京探望,對於皇上不下令進攻的態度更是深深的失望。

當然,反對者有反對者的理由,張堯佐等朝臣認為,當初蘇錦發兵之前定下的反攻時機是拿下遼都上京,如今上京並未拿下,遼人的心理防線並未崩潰,此刻貿然反攻,豈不是正中遼人的下懷。

趙禎猶疑不決,他決定招範仲淹和韓琦回京參議此事,兩位前線統帥對形勢的判斷應該更加的準確。

就在信州告破的當日,大宋的廷議也正式展開,雙方唇槍舌劍爭吵不休,張堯佐有皇上撐腰絲毫不懼宰相晏殊,慷慨陳詞臉紅脖子粗。

“皇上,晏相所言明顯帶有私人情誼在內,目前我境內遼軍尚有四十萬,這不是個小數目,貿然出擊一旦出了差錯,豈非自毀社稷?第三道防線離京城不到兩百裏,一旦被破,遼軍旦夕可兵臨城下,晏相難道置京城和皇上的安危於不顧麽?”

韓絳等人連聲附和,稱皇上和京城的安危乃重中之重。

晏殊怒道:“張大人此言差矣,當初遼人七十萬尚未能攻到京城,如今只有四十萬卻說什麽京城危急,你是何居心?如今南方叛亂已平定,狄將軍率平叛之軍加入戰場,此消彼長之下我大宋軍無論人數還是士氣上均具備反攻的條件,加之蘇錦大軍深入敵後縱橫往來,下遼國十五城,遼人已經苦不堪言,這時候不出兵,難道等遼人調集兵馬剿滅了蘇錦大軍之後再進攻?簡直是笑話。”

夏竦也道:“晏相所言極是,當初定下的大計便是蘇大人進軍遼人肺腑,攻敵之不得不救,這樣便可減輕前線壓力,趁著遼軍回援之時,我大軍全力進攻,教敵首尾難顧,如今為何又出爾反爾,這不是將蘇錦的二十萬人賣給遼人了麽?”

趙禎籲了口氣,看著杜衍道:“杜樞密,你作何打算?”

杜衍本欲置身事外,對目前的形勢他還沒有確切的判斷,趙禎點名問及,他倒有些答不上來。

趙禎皺眉道:“在這個時候,杜樞密難道沒有考慮過進退之事麽?”

杜衍忙道:“皇上,臣自然是考慮過,當初定下計劃是蘇錦大軍攻破上京,強迫遼軍全線回撤,而目前的情形是蘇錦大軍並未攻下上京,但下十五城,奪東京遼陽府,取得的成果也自不菲,但遼人並未全線回援,只是抽調十萬人馬守衛上京並圍剿蘇錦,這種情形下,該不該即刻反擊,臣確實難以斟酌。”

晏殊氣的差點大罵杜衍,此人終於還是倒向了張堯佐的一方,說難以斟酌,便是不適合出兵之意了。

趙禎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很想下令出擊蕩平遼國完成萬世不朽之業,另一方面他真的是有些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很明顯,蘇錦在遼國境內的破壞性不如預期的那麽強大,他知道蘇錦的處境很是艱難,但一旦下了進攻的命令,就意味著和遼人真刀真槍的幹了,如果兵敗崩潰,不但吞並遼國的夢想破滅,汴梁城必將不保,因為離得太近了。

張堯佐等人提出擔心的時候,正擊中他心中的軟肋,他數次自省,終覺得自己不能激進,在沒有確定的把握之前,他更偏向於保守一點。

但這樣一來,給主張進攻的臣子們一個錯覺,那便是不遵守戰前定下的策略,置蘇錦的生死於不顧;這是趙禎不願看到的,不過趙禎也沒太在意,因為說到底,蘇錦固然重要,但若拿他和自己的江山社稷來取舍,答案不言而喻。

“範愛卿,韓愛卿,你們兩位的意見如何?”

範仲淹和韓琦一直站在隊列沒說話,他們能被重新啟用得益於蘇錦的推薦,但他們也知道,皇上對他們兩人依舊懷有芥蒂,低調一些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