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一章 大時代的開端

大宋慶歷七年正月,蘇錦正式從西北調回京城,授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同時兼任三司副使,加龍圖閣大學士銜;西北四路經略安撫使的職位也正式撤銷,原涇原路都部署都指揮使升任涇原路路使,原秦鳳路都部署指揮使景泰升任秦鳳路指揮使,原渭州通判魏松鶴升任渭州知府,原渭州知府兼西北四路倉司李重隨蘇錦調任回京,授戶部侍郎職。

二月,朝廷成立全新部門發改司,隸屬三司所屬,蘇錦任發改司使,李重為副使。

發改司的成立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人們紛紛議論發改司是個什麽樣的衙門,蘇錦居然會出任發改司使之職,足見這個新衙門有其獨到之處。

最後的謎底被《明珠報》京城分社首席記者在頭版揭開,眾人這才知道,發改司是一個主管發展變革事務的部門,這不禁更加的讓輿論嘩然,當年範仲淹韓琦等人何等的炙手可熱,終因新政變革被貶官出京,又扯出什麽朋黨之事被皇上判永不準入京為官,這時候成立的發改司是否也將步韓範等人的後塵呢?

百姓們議論,官員們的神經也繃得緊緊的,就像是遇襲的刺猬,渾身的毛刺都炸了開來,就等著這個發改司做出什麽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情來,便要即刻展開反擊。

可熱鬧了一陣子之後,眾人沒發現什麽動靜,蘇錦和李重該吃吃該喝喝,沒見他們發布什麽條條款款,倒是在不少文人聚會宴遊場合見到他們。蘇大人似乎過得很悠閑,遊山玩水之余,又流傳了幾首好詞好詩出來,根本看不出他有什麽作為。

直至四月春末,發改司終於做了第一個動作,不過這動作教人啼笑皆非,竟然是將褒貶不一的明珠報分社開遍大宋各州,明珠報本就是蘇錦的私人產業,以朝廷的名義擴張自家的私營產業,而且是明目張膽的幹,這位蘇大人怕是位置坐不穩了。

官員們時刻等待著朝中老臣在殿上上奏此事,可兩府三司的主官們似乎達成了默契,根本就沒提及此事,這讓一些不甘寂寞以彈劾官員搏上位的鉆營之輩坐不住了,有人義正詞嚴的提出了此事,代表性人物是兵部郎中、開封府權知張堯佐,另一位是蘇錦的老熟人,殿試被自己壓在身後的韓絳,此君經過數年的累官,加之官宦世家的祖蔭,在外放做了一段時間的州官之後,此時早已是刑部的一名侍郎了。

張堯佐此人蘇錦並不認識,但此君可不是一般人,張堯佐的侄女兒便是當今的皇上的寵妃張貴妃,張貴妃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從一個才人連跳至貴妃的位置,離皇後只有一步之遙,如果說蘇錦短短六年時間從布衣到宰臣是個奇跡的話,張貴妃的升遷便是內宮版的蘇錦。

張堯佐得張貴妃之助,在各地縣州輔官的位置上輾轉十幾年後,終於得以入京為官,而且起點頗高,一躍便成為兵部郎中並取代文彥博權知開封府,可謂是一步登天;借著宮裏有人,張堯佐在朝堂上也越來越活躍,幾番謀求進入中樞被駁之後,對於蘇錦的直入中樞,他顯得極為憤慨;這一點和韓絳不謀而合,兩人便借機以此為由彈劾蘇錦假公濟私。

戰鬥只用了一秒鐘,趙禎還沒說話,晏殊便一句話秒殺了這兩人,晏殊說:“此事朝廷早已知曉,皇上親口答應蘇大人這麽做的。”

張堯佐和韓絳一下子便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癟了下去。

明珠報的擴張確實是趙禎答應的,趙禎雖不明白蘇錦這麽做是為什麽,但看在蘇錦承諾自己出錢的份上,即便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趙禎也絕不會在這些小事上指手畫腳。

但對蘇錦而言,這樣的事再大不過了,明珠報的影響力漸漸增大,有著後世的經驗為參照,蘇錦當然明白輿論力量的強大,明珠報作為喉舌,可以準確迅速的傳達自己的意圖,更可以大範圍的左右民意,甚至可以指鹿為馬描紅為黑,當然蘇錦還不至於那麽幹,他的用意是讓發改司的每一項措施通過明珠報公示,而無需經過官府衙門的傳達,經過那些環節的傳遞,很多東西都會走樣,他也沒有精力去一一的核實。

四月底,各州府明珠報頭版均同時發布發改司通告,通告主條款很簡單,只有區區四條,不過這簡簡單單四條條款頓時如烈火上澆了一瓢油,霎時將全大宋輿論點燃。

第一條:墾田自留,凡我大宋百姓,開無主荒地為田,每開十畝可留一畝為私產,新墾之田免賦稅一年。所留之地為自留地,由三司所屬戶部出具公文證明留存。

第二條:鼓勵從商,凡我大宋百姓,有意從商經營,均可獲匯通銀莊無息貸款資助,一年為期,到期歸還;從商者需詳述從事行業,經營策略,假冒騙款,或無正當理由逾期不還者,律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