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八章 鐵礦

難關雖過,隱憂猶在。

整個慶歷五年的新年,蘇錦都在為這件事堵心,這次危機與其說是自己不善理財算計所致,還不如說是被逼的如此,而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當今聖上趙禎。

趙禎讓自己當上西北四路的路使,說的好聽些那是因為自己立了些功勞,有些小本事,但蘇錦心裏明白的很,從趙禎跟自己哭窮逼得自己不得不獨立想辦法養活西北四路的百萬軍民開始,趙禎便是利用自己心理上的弱點來盤剝自己;雖然明知是盤剝,蘇錦卻不得不接受,因為蘇錦的心理上弱點便是深信自己能辦到而且見不得百姓受苦。

整件事似乎成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局面,趙禎稍微對蘇錦客氣點,高帽子再往蘇錦頭上戴上那麽一頂,蘇錦便完全沒有拒絕的能力。

當然,對於蘇錦而言,他也有自己的目的,一方面蘇錦認為憑著自己的本事可以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倒不是為了趙禎,而是為了百姓;另一方面蘇錦心底裏蠢動的那個夢促使他如此,那個夢在京城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實現的可能,唯有在這種情況下,趙禎才不會過多的幹涉自己的行為,那個夢才有可能實現。

為了實現這個夢,蘇錦有些腦子發昏,以至於忘了趙禎所看重的他身上的最大的可利用之處,一旦自己破產,銀莊失去信譽,蘇錦再想翻身絕無可能;而失去強大的經濟實力的蘇錦在趙禎眼中的地位將會一落千丈,這西北四路路使的位置必將不保。

想明白了這一點的時候,蘇錦出了一身的冷汗,這才是這次財政危機的最大兇險之處,當自己成為趙禎眼中的無用之人,顯然憑借自己的資歷和以往的那些和趙禎臉紅脖子粗的劣跡,再加上做過的那些律法不容之事將會被統統翻出來算賬,下場可想而知。

蘇錦終於明白了,在自己和趙禎之間已經有了隔膜的情形下,趙禎還是將西北交到自己手中,不完全是因為趙禎的寬宏大量,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還有利用的價值,榨幹自己,適當的時候一腳踢開,這恐怕才是趙禎的真實想法;不過話說回來,皇帝和臣子之間的這種利用關系倒也不用大驚小怪,拿流行的話來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只是自己冤枉的很,不食君祿,卻還是要被他利用,確實夠冤枉的。

忠君思想作祟的當代官員絕不會明白這一點,他們會認為一切都是天經地義,哪怕是皇上的盤剝也是皇上的信任,而從未想到過兩者之間的盤剝關系;蘇錦沒有什麽忠君的概念,也許嘴上說的話跟大家說的一樣,但心中可從沒將這些概念深入骨髓之中,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跳出固定思維模式看清楚這裏邊的真實情形。

想通了這些事之後,蘇錦反倒心情開朗起來,他忽然發現,自己抓到了在這個時代掌握自己命運的鑰匙了,很簡單,時刻要讓自己在趙禎眼中是個不可或缺之人,那樣便能保持趙禎對自己的容忍,就像新城的行宮之事一樣,自己的一番做作看似彌補了過來,但但凡不是傻子都知道那是自己的事後做戲,而趙禎不但沒有因此事責罰,相反還在自己弱冠之禮的時候派人來安慰示好,這便是明證。

蘇錦忽然有些佩服夏國皇後野利都蘭的智慧,自己所悟出來的事情其實早就被野利都蘭看透,在野利部落即將淪為滅頂之災的時候,野利都蘭便比自己更早的明白了如何自保的策略,那便是讓李元昊覺得野利部落不可或缺,可笑自己將此事竟然當做是他人之事,渾然沒想到事理相通,這些事其實也廣泛的適用。

還好醒悟的不算太晚,就目前情勢而言,自己還能夠掌控住局面,在當下的大宋,想讓趙禎不能將自己棄之如敝履的辦法便是扣住他的命脈,那便是經濟。

……

新年過後,蘇錦做了兩個重大的決定,第一個便是梁適在成州發現的鐵礦礦場必須加快速度盡快的開采,這年頭鐵器的緊缺導致價格的昂貴和暴利,趙禎當初答應自己有權開采鐵礦和朝廷五五分成,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朝廷根本沒錢投資開采,想假蘇錦之手來完成這件事;但蘇錦想的很清楚,但凡一個國家,礦山資源終將收歸國有,若不是情勢所逼,趙禎也不會允許自己有開采分成的權利。

很難說自己不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當國內形勢緩解下來,自己很可能被一腳踢開,然後這些礦山都被朝廷堂而皇之的收回;所以,要趁著朝廷還窮的捉襟見肘,南邊北邊的形勢依舊嚴峻的這幾年趕緊的行動,不然悔之莫及。

為了盡快的投入生產,蘇錦親自跟隨梁適趕到成州新建鐵礦場,白雪皚皚的一大片連綿的山脈環擁著一塊谷地,經過幾個月的平整和準備,十幾座巨大的冶煉高爐已經矗立在平地上,周圍環山坡鑿開的巖層一層層像是一大片梯田,那便是鐵礦的礦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