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九章 不尋常的來者

商賈們在明珠城遊覽盤桓數日之後,心中有了計較,政策如此優惠的經商場所,又有當地官府的大力扶持,西北各地的商賈已經開始將貨物從東南西北運達此地進行交易,此處隱然已經是南北集散之地,這時候稍一猶豫便沒了商機。

而且商鋪有限,全城商鋪千間,受邀商賈們正陸續前來,除了西北商家預留的五百鋪面之外,外地商家也只有五百商鋪可爭,不能在猶豫了。

李重的四路倉司衙門開始擠破了門檻,為了能和官府簽訂入駐協議,眾商賈甚至老拳相向,有的開始托關系走後門為了能拿下一間鋪面。

而李重則親自坐鎮,在選擇上也自有他的一套,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有,總不能你也賣布我也賣布全城皆是布商吧,這樣篩選了數日,終於圈定了五百多家商賈入駐明珠城。

剩余的沒撈到入駐機會的商賈自然垂頭喪氣,不過好消息接踵而至,官府召集剩余的兩百多人發布消息,願意提供地皮由商戶出資,自行建造商鋪入駐,只需按照規劃的位置和風格建造即可;商賈們考慮再三,很多人接受了這個提議,雖說這一筆投資不少,但商鋪便歸自己所有,比那些拿到免費商鋪的人更是安心,畢竟一年之後他們還是要交租或者購買商鋪才行。

這主意當然是蘇錦想出來的,本來新城雖建成,但由於資金的缺口,房舍鋪面要是按照設計的建造起來,再加個數百萬貫也不行,而通過這種辦法,蘇錦省心省力,既不要花錢,只提供不值錢的地皮,便能吸引的商賈入駐,而且這樣入駐的商賈絕不會幹到一半便跑路,因為他們花了太多的錢置辦產業,忠誠度倒比獲得免費商鋪的商戶們還要高。

隨著商家的紛紛開業,明珠城中每天都像是有了喜事一般,爆竹不斷的炸響;而城外的碼頭上也日漸忙碌起來,除了本地的商賈為低稅率所吸引到明珠城交易之外,回去準備開業的商賈也將消息帶回到各自的州府,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商人前來探路,更有不少人聽說明珠城的與眾不同而來遊玩;客棧飯館店鋪如雨後春筍一般的林立起來,街道上已經熙熙攘攘盡顯繁華之態。

……

作為皇上派來的耳目,高若納自然要將蘇錦的一舉一動上奏朝廷,當蘇錦四月裏決定建立新城的時候,高若納便早已以十天一封密奏的頻率給趙禎通風報信。

趙禎也不太明白蘇錦到底要幹什麽,本來他嗤之以鼻,笑這小子異想天開的瞎折騰,築造一座新城談何容易?當年種世衡在邊境築細腰城,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朝廷耗費物資錢銀無數,但細腰城一年後便被攻破,化為焦土一堆,為此趙禎還心疼了許久。

如今蘇錦也開始築城,不過顯然這座城池的地理方位並非為禦敵而築,加之蘇錦沒伸手朝朝廷要一文錢,趙禎也沒多說話,朝臣奏報之時,趙禎也只是哼哼兩聲表示心中有數。

趙禎的意思是看看蘇錦到底搞些什麽玩意,靜觀其變,所以他除了命高若納及時的匯報消息之外,並不想多加幹涉。

對於高若納的作為,蘇錦心知肚明,只不過一直處於忙碌奔波之中,他也沒空搭理這家夥,可是當新城竣工之時,蘇錦要將路使治所搬遷到明珠城而來,高若納這家夥卻忽然跳出來反對。

高若納振振有詞的道:“路使治所內朝廷指定,涉及各軍政衙門及其屬眷的搬遷,另外搬遷至這座小城,離各路原本治所更遠,並不方便各地官員稟報政務軍務,大人不經朝廷允許私自搬遷,實在是值得商榷之事。”

蘇錦耐著性子解釋說:“我之所以要將治所搬遷道明珠城,便是想借官府之力帶動明珠城的繁盛,新城剛築,百姓們頗為不習慣,有官府帶頭,則百姓們必然跟隨;一旦人氣形成,到時候可回原治所辦公,又何必大驚小怪。”

高若納堅決不肯,威脅道:“築此城本是多此一舉,勞民傷財,我不知道蘇大人築城的用意,有這麽多的閑錢,何不將原有的州府加固,多多救濟百姓呢?您若搬去便搬去,我可是不搬;本官分管軍隊事宜,我所轄衙門一個不許搬。”

蘇錦冷笑道:“閑錢?你以為這是朝廷的錢?告訴你,西北四路朝廷已經一毛不拔了,別說是軍民糧餉,便是你高大人的俸祿都要我蘇錦來想辦法支付;老子築城引商便是想多一條財路,不然大家都去喝西北風去;你不搬來我不勉強,但你給小爺閉嘴;老子才是西北的老大,這裏還輪不到你說話,你有本事便將西北十二萬官兵的餉銀和軍糧解決了,不要老子花一文錢;還說什麽分管軍務,老子斷了你的糧餉供給,你什麽都不是,掐掐你的小腿肚子,再啰裏啰嗦便對你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