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八章 明珠城

在蘇錦的命令下,西北四路近十萬民夫陸續抵達野驢嶺紮下營盤,慶州以北的幾座山嶺成了原料采集之地,十萬民夫挖石取木源源不斷的利用水路和陸路將原料送往野驢嶺堆積起來;與此同時,蘇錦命人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去京城及南方各地高價聘請泥水匠人,其中不乏精通建造的能工巧匠。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準備,蘇錦正式在野驢嶺挖下了第一鏟土,掀起了鑄造新城的大幕。

蘇錦對這方面雖然外行,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再者新城的規劃並不大,在召集工匠中的精通者集中商議,並根據現有的財力和原料綜合考慮之後,這座新城被暫定為以內中外三環環繞,輔之以東南西北中五廂坊市的結構。

環線呈圓形,外環周長十五裏,中環十裏,內環五裏,這種大小的城池,最多可容納十萬人居住,屬於中小城市;由於新城的定位為商業集散中心,所以在東南西三面外環延伸至水道處規劃了碼頭十余座,方便南來北往船只裝卸貨物。

新城不設城墻,商業之城要的便是進出方便便捷,並不肩負禦敵之責,當然這樣一來城中的治安壓力定然不小,沒有城門的禁錮,來往之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不便管理。

不過蘇錦早有對策,他已經想好了辦法應付;新城分五廂,每廂分數坊,而各廂均就近設立衙門,坊間設立分支,來往客商進入新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去衙門領取衙門蓋章的公文,憑此便可在城中住宿吃飯行商,不然寸步難行;這便能大致控制住來往之人的身份和數量以及行蹤。

從中廂發散式的往外延伸出十二條寬闊的街道,以數字命名,最北方的為第一街,以此類推,直到第十二街,從圖紙上看,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大的表盤,而十二條街道便好像是十二根指針一般;每條街都是商業主街,連接商鋪貨場集市等等。

而商鋪的建造,蘇錦一律要求為磚石結構,摒棄夯土和木制,一來是為了整潔堅固,二來也是為了防火;每街之下挖暗渠下水道直通主渠排往城外,路面一律碎石柏油鋪就,主街寬逾五丈,小巷弄可並行牛車。

總而言之,絞盡蘇錦的腦汁,後世能夠照搬到這個年代的一些東西,蘇錦都想辦法運用到明珠城上來,而蘇錦腦子裏的這些奇思妙想也著實讓跟在他後面負責各項工程的官員們感到不可思議。

珍珠城四月二十八開始興建,十萬民夫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將土地平整挖基,三條環線和十二條主街很快便有了雛形,寶山煉油的瀝青早已停止運往他處,在碎石鋪好地基之後,柏油鋪灑上去,幹透之後主街和環線的建設便大功告成。

環線和十二主街的建成便像是整座新城編好了主要的脈絡,剩下來的便是在這些經脈四周細細織出圖畫,沿著街道建設坊市貨場商鋪住宅等設施是個織網的過程,甚是耗費時日。

蘇錦命李重在此督促著工程的進度,自己則抽出時間去大宋各地州府進行遊說,柔娘等人精心彩繪了數十丈城市效果圖,正好拿去展覽,同時蘇錦也擺出優惠的經商條件,以期招攬各地客商前來明珠城開設商鋪。

蘇錦本來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人物,各地官員早就聞蘇錦之名日久,今見蘇錦親自吆喝人前去經商,均有些不解。

按理說他是名符其實的西北王,降尊屈貴放下身段幹這件事有些讓人覺得不務正業,但蘇錦有苦自知,明珠城已經前前後後花掉了近四百萬貫的活錢,其他的一些自家投入的物資和精力已經不算在內了,而且後續的投入起碼還要百萬貫之巨,而這些錢都來自匯通銀莊儲戶的存儲之款;也幸虧有銀莊在,應天和京城兩地銀莊每年有近三百多萬貫存儲款項進賬,這幾年來,存款余額高達八百萬貫,蘇錦光是建城這一次,便挪走了五百萬,如果此時儲戶集體提款,蘇錦立刻便要跳樓自殺了。

官員們雖不解,但面子還是要給的,每到一處官員們都會召集當地商會的商賈們到一起,蘇錦自然喋喋不休的推薦新城的招商優惠政策。

而珍珠城的招商政策也確實優惠,首先一點,商鋪免費使用一年,次年還想在此經商,可有優先購買商鋪之權,或者是付租金;第二點便是稅收的優惠,大宋官定稅率雖因商品不同而不同,但大致在百取其二到百取其五之間,蘇錦宣稱,西北四路有皇上下旨同意自定稅率之權,整體稅率定在百取其一到二之間,從稅率上便已經優惠了一大截;蘇錦拋出的第三條優惠政策更是奇特,凡在新城經商滿五年,且口碑上佳者,官府親授名譽市民稱號,並可薦其一子入吏。

三條優惠之策從利益和面子上著手,確實有較大的誘惑力,蘇錦了解商賈們的心思,逐利又希望不為人鄙視是他們普遍的想法,蘇錦利用的便是他們的矛盾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