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 運糧隊

會州地處西夏最南端,李唐時期曾為唐地,後為吐蕃所占,再後來便為西夏攫取,會州轄下僅有會寧烏蘭兩縣,但面積著實不小,整個會州府府界東西達五百一十余裏,南北三百三十裏,人口卻只有四十余萬,名符其實的地廣人稀。

而大多數的人口集聚在會州東南,光會州城中便住著近十七萬百姓,其他的人口都分布會州城周邊的縣域;由於地處宋夏邊陲,和平時期是貿易往來的重鎮,戰爭時期更是駐紮重兵糧草匯聚轉發的重要基地,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蘇錦等人艱難跋涉兩天三夜之後,終於爬過了雪山來到隴山之北,出山之前,眾人在山澗中清洗了一番換上幹凈的衣服,蘇錦一身錦袍手上戴了三四顆巨大的寶石戒指,一副暴發戶富商的摸樣,魯老三打扮成賬房先生,其余眾人均短打扮辦成隨行挑腳的隨從,一切妥當之後將換洗下來的衣服和隨身攜帶的長兵刃盡數埋在草叢之中,這才施施然出了山口。

往北行不到三裏之遙,便見到一座山邊小村,蘇錦等人也不避嫌,謊稱迷了路進村問路,發現這村莊之中居然住了好幾戶漢人,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人家都是祖祖輩輩居住於此,對他們而言倒也無所謂宋夏之分,因為他們的祖輩從西周時期便已經定居於此,如今除了語言和衣飾尚保留著漢人的部分習慣之外,其他的都已經被黨項人所同化。

村裏人聽聞蘇錦等人是從宋境而來的商賈,均有些奇怪,雖然是閉塞之地,但宋夏之間的戰爭倒是都知道的,不過他們也並不在意,打仗是官府朝廷的事,這些人都已經被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剝削的窮困潦倒,這座村莊之人都是靠山吃山,原本靠獵取獵物皮毛換取生活之資,現在不得不轉而用藤蔓編織藤筐賣於軍中度日。

蘇錦花了大價錢買了十幾副藤筐扁擔,一來是藉此跟村民搞好關系,二來也正好讓王朝等人扮作行腳腳夫更加的像,村民們自然高興的很,這位宋國過來的商賈出手大方,一副籮筐出的價錢是賣給會州城軍中的十倍,怎麽不叫他們高興不已。

在問明會州城的方向之後,眾人繼續往北,行了十幾裏的崎嶇小道,終於上了官道,再往北行不到一兩裏轉過一道山包,忽然看見前面煙塵滾滾,一隊西夏騎兵押送著長龍一般的大車滾滾而來。

眾人來不及躲避,只得壓低頭上的鬥笠站在道邊避讓,車隊行至身邊,蘇錦斜眼看去,但見車上鼓鼓囊囊的裝著麻包,隨著顛簸正往下撒著糧粒,看來正是往南面渭州戰場上運送糧草的車隊。

車隊行了一半,一名押送糧食的夏軍都頭注意到站在路邊的十幾人,走過去之後依然撥馬回頭來到蘇錦等人面前上下打量幾眼喝道:“爾等是什麽人?擡起頭來。”

魯老三跟黨項人打過交道,又是西北口音,於是趕緊上前施禮道:“軍爺好,我等是行腳的商賈。”

“商賈?看你們這打扮都是宋人服飾,兵荒馬亂的行什麽商?莫不是宋人派來的細作麽?來人,拿下了。”那西夏將領喝道。

魯老三賠笑道:“軍爺可不敢這麽說,我等可是在宋夏兩國之間行商多年,打仗歸打仗,咱們生意人還是要做生意的,實不相瞞軍爺,咱們也是沒辦法,生意停了一年多,家中的鋪子都快要倒閉了,再不鋌而走險來貴國采購些貨物,我們便都要喝西北風了。”

那將領也只是虛張聲勢,雖然兩國交戰,但民間的走私商賈倒是很常見,這些商人大多在兩國境內均有靠山,上下打點了之後一般官府都不與他們為難,軍隊見到商賈一般也只是敲詐一番之後並不為難他們,於是哈哈笑道:“你們這些奸商,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兩國激戰正酣,你們卻敢鋌而走險,需知宰了你們便跟宰了幾只小羊羔一般。”

魯老三忙道:“軍爺說的是,我等也是沒辦法,再說了,打仗是官府的事,不管如何貴國還是要吃茶葉傳絲綢不是,而我們宋國的百姓也要穿毛皮吃你們夏國的青鹽呢,仗總是要停下來的,到時候還不是大家重開生意,民間又無深仇大恨,犯不著打打殺殺的。”

那軍官哈哈笑道:“有道理,想不到你們倒比上面的人看的開,你是此間的掌櫃麽?”

魯老三忙道:“老漢只是賬房先生,這位便是我們蘇記的少掌櫃。”說罷伸手朝蘇錦一比劃。

那軍官眯著眼上下打量蘇錦,見蘇錦一身華貴裝扮,油頭粉面的摸樣,倒像是個貴介公子摸樣,但看得出一臉的緊張,顯然很是害怕。

“嗬,好一張俊樣兒,你該躲在家中讓爹娘疼著,小姐們愛著,咋跑到這裏來作生意了,嘖嘖嘖,小摸樣兒挺招人疼,不過可別在咱們大夏胡搞,不然巡檢司那幫孫子可要樂壞了,拿了你之後你有的舒服了,嘿嘿嘿。”那軍官言語輕佻,眼睛賊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