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九章 大慶殿風雲(五)

此事計議已定,百官也都稍稍舒了一口氣,但此事就像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劍,不知何時便會掉下來切了眾人的腦袋。

雖有了暫時的應對之策,眾人還是有些心不在焉的忐忑;以至於接下來幾名官員奏議的荊湖的地震;廣南路邊境和南蠻夷的邊境摩擦等事務,都已經提不起大家的興致了。

趙禎會同呂夷簡等人將幾樁棘手的奏議之事安排妥當,看看下邊眾人低沉的士氣,也有些無奈。

“眾愛卿,我大宋去歲確如蘇錦所言乃是多事之秋,諸位臣工也是殫精竭慮辛苦操勞,不過讓朕欣慰的事,去冬的糧務之事圓滿完成,這才是根本的大事;攘外需安內,外敵再強,我大宋內部只要不亂,便足以抵擋一切企圖。”趙禎盡量以高昂的語氣給大臣們打氣。

“此事朕請晏愛卿為眾人通報結果,這也是今日廷議的主旨。”

杜衍和呂夷簡交換一下眼色,終於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今日被遼人之事拖延到現在,此刻才算是入了主題;兩人事前已有約定,只靜等晏殊陳述之後,再行發難。

晏殊出列行禮道:“臣遵命。”接著拿出一紮手劄展開道:“諸位大人,去歲春夏,南方諸州罹遭大旱,南方主產糧之地,幾乎顆粒無收,以至於到去歲十月,危機凸顯,各州府均糧食告急,尤以淮南路揚州府為甚,甚至釀成民變,此事諸位大人當已知曉。”

“危急時刻,我三司急派人手分赴各地督辦糧務,聖上也破格人命應天府書院學子蘇錦為糧務專使,奔赴淮南路辦理糧務之事;自十月初到今歲上元之夜截止,糧務之事已算圓滿;近四個月的時間,三司會同各部司各衙門齊心協力,打擊感召民間屯糧商戶,收沒、官買糧食共計四千七百余萬石,處置屯糧奸商一千零九戶,涉及官員二百九十余人;既肅清官商勾結之吏治腐朽之風,又確保我大宋軍民口糧所用,可謂收效甚大;臣在此提請聖上對有功之臣加以褒獎,有過官員給予嚴懲,以昭顯皇恩浩蕩,天威昭然。”

晏殊將手中奏策雙手呈上,內侍接過之後交給趙禎;趙禎快速的翻看一遍上邊羅列的各州府收取糧食清單,以及需要獎懲的人員名冊,將奏冊放在案上,環視群臣道:“此次糧務之事,幹系甚大,諸位不當家不知柴米之貴,此次連京城都險些斷糧;西北數十萬將士的糧草也難以為繼,實在是險到了極處;幸而祖宗保佑,糧務之事最終辦成,目前國庫存糧只要小心計劃調度,可確保到今年夏收新糧上市交接,朕的心頭之患也就此消除了。”

眾官齊聲道:“吾皇洪福齊天,天佑我大宋。”

趙禎微笑道:“自然是天佑,但人事盡力也功不可沒,蘇錦,你上前來。”

蘇錦快步上前行禮道:“微臣在。”

趙禎語氣溫柔的道:“這次你立了大功,糧務之事棘手難為,你能不負眾望辦的妥妥帖帖,殊為不易。”

蘇錦道:“全仗聖上龍威,諸位大人協同共舉,微臣只是盡了些綿薄之力而已。”

趙禎笑道:“你也莫要謙遜了,辦的好便是辦的好,有功便該賞,你想要什麽賞賜?”

蘇錦道:“微臣豈敢討賞,微臣只求聖上能將微臣草擬提交的有功之臣加以封賞,將捐軀的馬軍士卒及廂兵士卒加以撫恤慰藉,臣便能心安了。”

趙禎點頭道:“難得你體恤下屬,不過這些事你大可放心,朕自會安排禮部和吏部有司論功行賞,朕要問的是你要什麽獎賞?”

蘇錦撓頭道:“這個……皇上給什麽便是什麽,豈有臣子討賞之禮。”

趙禎呵呵笑道:“你若謙遜的話,朕若是給的獎賞少了,可不許事後犯嘀咕。”

蘇錦道:“微臣豈敢,但微臣知道,皇上是不會虧待微臣的。”

趙禎哈哈大笑,晏殊也不禁莞爾,蘇錦這是在擠兌趙禎:給的賞賜小了,你好意思拿出手麽?

趙禎轉向呂夷簡道:“呂愛卿,你說該給蘇錦什麽賞賜為好?”

呂夷簡緩緩起身,拱手道:“啟奏皇上,老臣以為,不該給蘇錦獎賞,而當罰之……”

眾官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呂夷簡石破天驚的這一句,讓所有人差點掉了下巴;呂相這是做什麽?皇上和晏三司話裏話外都暗示了蘇錦功勞巨大,到了呂相這裏居然一言蔽之,而且還說應該處罰;這是怎麽了?呂相出門的時候,被相府的大鐵門夾了腦袋不成。

趙禎似乎並不驚訝,臉上神色絲毫未動;就連蘇錦晏殊也並未吃驚,神色如常,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一般。

“呂愛卿,此言有何根據?”趙禎平靜的問道。

呂夷簡撫著銀白長須,緩緩道:“老臣豈會信口開河,糧務之事,蘇專使誠然有功,甚至可以說是勞苦功高,本應大加褒獎;但蘇錦在辦理糧務之事的過程中亦犯下數樁大錯,功勞尚不足以抵消錯誤,故而本著賞罰分明的原則,老臣以為當小小罰之,至於賞賜,則不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