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問策(下續)

“朝廷的對策其實很簡單,皇上馬上會同兩府三司會商,擬決定下嚴旨勒令一個月內,家有屯糧的超過五千石以上的商戶及士族之家主動將糧食按照官價上繳官倉,逾期不繳者將會同有司檢查拿辦,此時須得用重典強壓,否則將不會有好的效果。”

蘇錦大皺眉頭,問道:“還有麽?”

晏殊道:“責令地方官吏首腦親自督辦此事,協同三司及糧務專使對巨商大賈之家進行突擊察倉,對於逾期不遵朝廷旨意者重罰嚴懲,徹底打擊囤積居奇之風。”

蘇錦道:“這還不是跟前面一樣麽?”

晏殊道:“怎麽?這還不夠?”

蘇錦臉色難看之極,淡淡的道:“恕在下直言,這種搞法能搞出名堂來才怪了,不排除有膽小的會將家中存糧交出來,不過怕是收效甚微啊。”

趙禎道:“天聖二年權三司使公事範雍曾亦上書言及此事,那一年朕也曾下詔如此作為,囤積之風立止,這個辦法是起過作用的,此番不過是拿來再用罷了,蘇錦難道以為這個辦法不行麽?”

蘇錦道:“皇上,天聖二年的事情草民不清楚,據我所知皇上即位以來曾數次針對囤積之事進行過整治,草民看過三司記錄,怕是不下四次之多,但為何屢禁不止,越禁止越拿辦越是猖獗不息了呢?這是何故?不知皇上想過沒有。”

趙禎思索道:“國家多難,水澇旱災不斷怕是一大原因,若我大宋遍地良田風調雨順,這些事不禁也自絕。”

蘇錦道:“皇上說的有理,災荒頻發這是誘因,但商人逐利,官商勾結乃是此事的關鍵,草民以為糧事如戰事,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災荒乃是天時,天時不可變,而地利則是治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年不知道地方上和朝廷上是否對產糧重地的水利措施有所投入,江浙一帶湖泊河道縱橫來去,若說是澇災草民還能理解,但若說是旱災引起糧食大面積減產,簡直只能當笑話來聽了。”

晏殊沉著臉道:“水利之用,地方上早有截留,你怎可說朝廷沒有在此項上投入呢?”

蘇錦笑道:“大人息怒,既然朝廷撥了水利的專款,那麽便是人和的問題了;商人鋌而走險逐利,官員是否拿著水利的錢辦了別的事,甚或是裝進了自己的腰包,官商之間是否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同盟勾結,這些都是需要弄清楚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哪個環節不做好,這事便無休無止永無寧日,不要說下嚴旨查禁四次便是十次八次也是枉然。”

趙禎面色及其難看,身為皇帝他如何不知道這些事情確實存在,只是這種事盤根錯節牽涉甚廣,想辦而無力去辦罷了;晏殊就更明白了,他執掌三司,什麽事沒經過,偶爾有官員貪腐案爆發,也多數涉及糧棉鹽鐵等事務上,不過他只是個錢袋子,無力也無心去辦這些事。

蘇錦道:“這些事太過復雜,草民知道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有一條,水利之事必須要抓,修溝挖渠排澇抗旱都有大用,缺水之地要挖建水庫截留存余,雨水豐沛則存留,大旱之年可灌溉,這樣才能以人力不拘於天時,減少因天時帶來的損失。”

趙禎擊掌道:“蘇錦有輔國之才啊,這些事雖是老生常談,但提綱挈領找出關鍵所在,確實是需要一些見地,但就目前形勢而言,你需要朝廷如何協助呢?水利之事卻是後話了。”

蘇錦道:“一味的嚴旨脅迫效果不一定好,敢於囤積糧食的必然大部分已經想好了對策或者退路,聖旨一下,別說是糧食,可能連他們家的倉庫都找不著;只要有門路得到消息,事情又做的幹凈,即便你知道他必然屯糧,也絕對拿不到把柄。”

“那就一直盯著他,讓他不敢出售糧食,饑荒之時他一售糧便拿他們。”晏殊惡狠狠的道。

蘇錦哭笑不得,這晏殊什麽腦子,怎麽今日老是說這些不著調的話。

“那樣的話,耗費人力不說,我們的目的如何達到?糧食收繳不上來,西北大軍斷糧,流民遍地作亂,到那時無法收場啊”蘇錦輕聲用淡淡的語氣說道,避免給晏殊太大的難堪。

晏殊臉上一紅,驚覺失言,今日被蘇錦氣的有些發懵,這麽簡單的事情居然考慮不周起來。

“我知道大人是故意這麽說來看看我的反應的,不過大人放心,我雖年紀小,不代表腦子蠢,有些事不待大人提醒也能明白其中的關竅的。”蘇錦輕輕給晏殊腳下送上一把梯子,讓他安然下台。

晏殊就坡下驢,欣然笑納道:“不錯,老夫沒看錯你,說說你到底要朝廷怎麽做吧。”

蘇錦一笑道:“那草民便大放厥詞了,錯謬之處皇上和晏大人無視便是。”

趙禎和晏殊心道:“你今日放的厥詞還少麽?偏偏這時候客氣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