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龍、拉車龍和肉龍(第2/4頁)

這種問題為什麽要來問蔡墨呢?因為蔡墨是史官,當時的史官和算命先生是一類人,甚至常常是合二為一的。蔡墨果然很專業,對魏獻子說:“你說反了,不是龍聰明,而是人類不聰明,而且,‘從沒有人捉住過龍’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你難道沒聽說過有豢龍氏和禦龍氏這兩大家族嗎?”

魏獻子說:“這兩家我倒是聽說過,只是不知道他們姓氏的來歷,你知道嗎?”

蔡墨心說我知不知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知道!蔡墨說:“你既然不知道,那我當然就知道啦!這兩家人,在以前都是養龍的。過去有個人叫董父,很喜歡龍,把龍的生活習性研究得非常透徹,很清楚龍都喜歡什麽。所以,董父拿食物去喂龍的時候龍都會很高興地來吃,這就像二十一世紀城市小區裏的好心人喂養流浪貓似的,流浪貓們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貓都來好心人這裏吃飯,所以越來越多的龍都到董父那裏去吃飯。”

魏獻子心想:開餐廳也是一樣的道理,先要摸清目標受眾的特征,飯菜的口味、價格等等都有針對性地來制訂,不能想當然。還有,口碑也很重要。

蔡墨接著說:“去董父那裏吃飯的龍越來越多,董父常跟它們玩,慢慢地就把它們馴服了。”

魏獻子心想:這就是有意識地培養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嗯,很重要。

蔡墨接著說:“這正是舜統治天下的時代,董父就把馴服過的龍帶到舜的那裏,讓龍來服侍舜。舜很高興,就賜給董父一個姓,讓他姓董——對了,他現在才姓了董,前邊我說董父是為了稱呼方便,那時候他還沒姓呢。舜還賜給他一個氏,就是豢龍氏。”

——解釋一下:男人通常重視“氏”,這個“氏”大致相當於後來的“姓”,前兩本書裏都講過古人姓氏的一些問題。古人以官為氏、以職業為氏的很多,這就像閩粵一帶的習俗:黃飛鴻的弟子裏不是有個“豬肉榮”嗎,職業是殺豬,“豬肉”就相當於他的“氏”,稱呼的時候在“氏”的後邊加上“名”,所以叫“豬肉榮”。

魏獻子心想:要讓忠誠度強的那些客戶為我所用,利用他們獲得正常經營餐廳之外的更大的利益!

要說龍拉車這回事,倒也不是全無現實依據,鄭康成注釋《禮記》,說:“馬八尺以上為龍。”何休注《公羊傳》,也持這個說法,不過把八尺變成了七尺。這種說法也不知是否可靠,我倒想起《三俠五義》裏白玉堂說過什麽:“鯉魚不夠一尺叫尾子,夠了一尺才叫鯉魚。”——大概是這樣的話,記不很清了。如果當真如此,那我們現在的龍也有不少啊。

蔡墨接著說:“於是,豢龍氏從舜的時代開始,子子孫孫都從事養龍的職業。後來,到了夏朝孔甲統治的時代,孔甲很聽上帝的話,上帝一高興,就送了四條龍給他拉車。這四條龍裏,有兩條是黃河龍,一公一母;有兩條是漢水龍,也是一公一母。可孔甲不會養,想找豢龍氏的後來又找不到,養龍到底不比養豬,會的人不多,這可真抓瞎了!”

魏獻子心想:這都是因為出版業不發達,當時要是出版一本《家庭養龍一百問》就好了,或者由政府請豢龍氏的人去各地農村推廣一下養龍致富的經驗也好。

蔡墨吸了口煙,不緊不慢地說:“天無絕人之路,有個叫劉累的,曾經跟豢龍氏的人學過養龍技術,於是到孔甲這裏來應聘做養龍師傅,專門養這四條拉車的龍。孔甲很高興,給了他一項很高的榮譽:賜他一個‘氏’。這就是‘禦龍氏’可這位禦龍氏的技術可能到底不是嫡傳,結果把四條龍給養死了一條。哎,你猜猜,禦龍氏會把這條死龍怎麽樣?”

魏獻子想了想:“如果是我,我就偷偷把死龍埋了,然後報告孔甲說:‘上帝又發了話,說‘四’這個數字不吉利,讓您以後改用三條龍拉車,所以收走了一條龍。’”

蔡墨點了點頭:“你出了事很會推卸責任,還能把事故變成故事。”

魏獻子又說:“還有一招,可以對孔甲說:‘國家在您的治理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但老百姓都很感動,就連動物也受了感動,一條龍飛上天空,化成一道絢麗的彩虹。這真是天大的祥瑞啊,昭示著我們偉大的孔甲王朝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蔡墨斜了他一眼:“星宿派的開山祖師不會就是你吧?真高,能這麽輕易地就把壞事變成好事,旁人即便知道是假的,也不好反駁你。嗯,你很有政治前途,我以後可得多巴結著你。”

魏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過獎啦,其實沒什麽啦,你去問十個當官的,有九個半都能隨口說出我這個主意,不算什麽的,嘿嘿。對了,那禦龍氏到底是怎麽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