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有請王爺(第2/3頁)

外面的情況宮裏也知道一點,作為與呂夷簡綁在一根繩子上的江德明,一定會幫助呂夷簡說話。就是不幫助呂夷簡,上次石堅的怠慢,也讓他不樂意。

程琳也調查過,京城中也有一些所謂的江湖人士,這場行刺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但擎英,就是其他的幾個人的姓名現在開封府也得知。不管擎英出於什麽用心,這回事情鬧到這種地步,程琳也立即發下海捕公文,對擎英以及其他數人進行抓捕。他答道:“是有點關系,可這個擎英做事孟浪,不然不敢刺殺邪教的李織,因此石堅手下的護衛王朝才不敢讓他進入石大人的護衛行列之中,怕做出什麽事情牽連石大人。”

“難道這樣說,是哀家與呂相做錯了?”

“臣不敢!”程琳聽了立即再次跪頭。

其實他在心裏面抱怨,都到了什麽地步,你還在這裏斤斤計較,難怪當初石不移勸你還政。

老太太也不是如此,她在有一句沒有一句與程琳說著話,腦袋裏也在想著對策。當然,她不會蠢動聽信江德明的話,下令官兵立即格殺。

但想了半天,還是想不出什麽。最後嘆道:“老啦!”

趙禎與程琳心想你確實老了,但不敢說。

劉娥揮了揮手說:“把孫少傅請過來。”

孫少傅就是太子少傅孫奭,宋朝的著名教育家,經學家,校定過許多經義,而且一直擔任皇家教師的職務。前幾天以身體不好,要求致仕,但劉娥未肯。最後耐不住他再三請求,給他太子少傅的職位讓他致仕,可隨後發生皇宮大火,也不好意思離開,於是在京城耽擱下來。這個人雖然是一個老儒,可也是一個直臣,宋真宗封禪祥符時,曾經勸阻過。

這也是劉娥想不出旁人商議,要麽就是石堅的人,要麽就是呂夷簡的人,她聽不到客觀的建議。總算頭腦開始清醒一點。

一會兒,老孫被士兵帶到,行禮,老臣有禮了,都七十多歲人了,劉娥還比他小十來歲,有這資格稱老臣。

劉娥讓程琳將事情敘述了一遍,不講不行,老孫估計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

聽了程琳的話,孫奭想了下說道:“既然太後詢問老臣,老臣也要離開京城了,那麽老臣就鬥膽說一句,太後,呂大人也想把國家治理好,這些天我也看到了,每天呂大人都很勞碌。但石大人也想把國家治好,同樣他在任上兢兢業業。”

劉娥嘴角動了動,但沒有說。

孫奭繼續說道:“但就因為理念的不同,就象老臣也以為石大人談利,並不是很好。否則今天就不可能有這麽多百姓嘩變。但國家是在強大。”

老孫說得很客觀,他對石堅的理論真是不贊成。現在他也看出來了,別聽石堅說的格物學與經學共存,相輔相承,但在他心目中格物學才是大道,經學才是小道。否則這麽好的才華,怎麽一心鉆研這種格物學。但在治理國家上,呂夷簡是不如石堅,而且石堅為朝廷富裕奔波操勞,出生入死,劉娥懷疑他的忠心,孫奭同樣也不贊成。

其實百姓有自主意識,這才是石堅需要的。不然現在這種封建制度下,一旦上位高高在上,老百姓還在甘受剝削,最後釀成的災難更大。適當的這種溫柔的暴動,就象現在的遊行示威一樣,也對朝廷提個醒,好事,不是壞事。但朝廷反應太遲鈍,沒有控制好,最後演變成打砸搶。最後石堅同樣也會反對,就是他在京城,也不會放過這群乘機作亂的百姓。

“而且治國上,呂大人有些地方出現了錯誤,而且不是第一次。因此現在才有這種情況。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事的時候,主要還是要將波亂平息下來。”

別看這一個波字,如果變成叛,今天就血流成河了。變成了波字,今天就要采取克制的做法。

小皇帝一聽,這才對了,現在也不是討論誰對誰錯的時候,而是怎樣將外面騷亂平息下來。

“你且說說,如何讓波亂平息?”

“老臣不知,不過有一人或許能辦到。”孫奭答道,其實很簡單,馬上太後還政,呂夷簡罷官,百姓怨氣散了,騷亂就平息了。然後捉拿一些混魚摸魚的不法之徒,什麽事就沒有了。但現在這是老太太的忌諱,孫奭也不敢說。我都老了,一把骨頭都要散了,可不想與你折騰。但他還是很有良心,推出一個人來。

“那個人?”

“八王爺。”

事後石堅也贊嘆,就憑他說出這三個字,也足以讓他美名終身。說出這三個字可不容易。當初,元儼與石堅聯手,大鬧朝堂,老太太同樣對元儼恨得牙直咬。

現在要他進宮,讓我難看?老太太在床上,臉色陰得如冬天的烏雲。

但外面的侍衛又進來稟報,說沖突升級,有些地方因為官兵被百姓困住,又沒有朝廷的指示,不敢動武,結果一些遭搶的大戶人家為了自保,開始自己進行戰鬥,這樣一來,有些百姓與家丁都出現了流血現象,而且因為泄恨,與仇富,一些貧困百姓開始象一些大戶人家放火。特別是呂夷簡的府邸與姜遵的府邸,一些百姓都沖進去。兩家家人都出現了一些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