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論道(第2/3頁)

張無夢繼續說道:“但是貧道卻感覺到這樣長久下去,道教反而有可能不如其他宗教興盛。”

石堅這才一驚,事實他的前世道教相當萎縮,無論是基督教、還有伊斯蘭教或者是佛教,都比道教興盛。這個老牛鼻子眼光真是有獨到之處。不過他前世的宗教大多中國化,或者成了中國特色的宗教,只有一個西藏的喇叭搞三搞四,其他的宗教表現得都還好。不過作為中國的正統,石堅還是替道教感到悲哀。

石堅說道:“大師,所言真有可能。只是大師,這一點就是在下也不能幫到大忙,一是在下在沒有看到鬼神之前,也不會輕易相信那一個教派,反而大多數看到許多人在裝神弄鬼,愚弄百姓。就是在下有本事,也只能保證道教幾十年的發展,不能保證道教幾百年後或者幾千年後什麽情況。”

張無夢眼裏一陣失望。雖然他也對一些道友的奢侈作為十分失望。但他終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如果一個宗教想要發展,不裝神弄鬼,老百姓怎麽信仰?同為道家子弟,他也希望道家繼續發揚光大。但現在石堅與朝廷聯手打擊之下,各地道教以及道宮開始巨烈萎縮。相反,特別是西洋的基督教,講究婦女守住貞操,勤儉節約,還同時收養孤兒,撫助貧困,現在雖然還是一團小火,可他已經看到了會成燎原之勢。

石堅看了他一眼,說道:“大師,是大智慧的人。如果想要道教繼續繁榮,在下都有兩點意見可以指出。”

“請說。”

“一是,在下先前所說,教,教化教導,上能幫助朝廷,下能安助百姓,那麽朝廷支持,百姓愛戴,這才是真正繁榮長久之計。”

其實做到這一點很難。道教真正宗旨不是各大道宮裏面的那些道士,他們和俗人一樣,追究功名富貴。而是象張無夢這樣的隱士,隱居於世,清心寡欲。石堅說的不是避世,而是出世,而且課題太大。幫助朝廷,安助百姓,那已經是朝中正直大臣所做的職責了。

“何做?”張無夢不得不問道。

石堅解釋道:“不難,就是鼓吹朝廷的正統,平時不要胡作非為,象基督教那樣幫助貧困,撫養孤兒,醫治百姓就行。”

張無夢聽了後還是皺了一下眉頭。石堅這意思就是要道教平時多做善事,這一點張無夢也不太反對,雖然與無為有所駁斥。但前面的話就是成為朝廷的輿論工具,說句不好聽就是成為朝廷的狗腿子。

“大師,道友們沒有成神成仙之前,還是活在塵世中,照樣還要食人間煙火,那麽就要受到塵世的束縛。大師可以考慮一下。其次就是大師剛才也說過,凡是人就是七情六欲,有所而求,可是道教的宗旨就是無為,也就是信了後什麽也沒有了。老百姓得不到好處,最後信的人怎會多。這也是現在偽道比正統的道教興盛的原因。”

石堅說的偽道,就是現在各地道宮那些道士也在用神怪招搖裝騙,但那些都不是道教的真義。

“大師,何不招集道友,修改道義,說信仰道教後,升天會有什麽樣的樂土,不信仰道教後,會下什麽樣的地獄。這樣道教才有侵略性,也才能更加發揚光大。”

石堅這是綜合了基督教與佛教的長處,叫張無夢將它們融合起來,改革道教。

張無夢也算是定性重的人,可聽了石堅的話,一張幹癟的嘴張得老大,半天都沒有合攏,這樣一來,道教還能稱為道教麽?

石堅再次說道:“大師,或者認為不妥,夏穿紗冬穿棉,時不同,策不同。無論任何事物,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長久繁榮下去。就象大師清靜無為,可是如果沒有陳摶大師進見太祖,為太祖造勢,道家那有今天光大的局面?大師請三思。”

在唐朝時,佛教比道教興盛得多,可現在道教盛行,也因為朝廷支持才有的局面。所以石堅才有此說。但張無夢沉默不語,這已經顛覆了他所有的觀念。

石堅又拋出了一個炸彈,說道:“為了以後不能讓大宋出現一派宗教獨大的局面,在下有可能將繼續引進各種宗教,讓大宋出現百花齊放的形勢。大師不來便罷,就是大師不來,在下也有可能找到各位著名道友,闡明此事。畢竟道教是華夏人的正統,在下不想它就此湮滅。其他宗教,在下就讓它們自生自滅了。”

石堅這不是殘忍的想把中華文明抹殺,不然他也不會提出道教要改革,但道教一旦具有進攻性後,再一枝獨大,那麽就有可能成為中世紀的天主教,連皇權和政權都在接受它的管制。這將嚴重的制約了科學和國家的發展。

但石堅也挑明了說,他不是象張無夢擔心的那樣,不相幫道教,但反而十分偏袒道教,但道教也要主動去變,而不是現在這種要麽隱居避世,要麽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