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白話(第2/3頁)

趙禎又是一揮手,走過去幾十個禁兵,將這塊巨布緩緩扯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塊巨大的石碑。石碑寫著幾個大字:大宋英雄紀念碑。下邊還有兩行小字:為億萬百姓不再遭受分裂戰火困厄,將大宋一統華夏戰爭犧之將士永垂不朽!為使異族勿侵犯大宋,在邊關奮戰犧牲之將士永垂不朽。

石碑下邊還有十幾幅巨大的雕刻圖畫。講述的自趙匡胤統一中原以來直以延州保衛戰,所有重大的戰事。其中包括象宋滅後唐、後蜀之類的戰爭,也有楊業石碣谷之戰。然而叫這些延州士兵最熟悉的是居然延州保衛也在上面。正中一個城門,上面就赫然寫著延州兩個大字。遠處是黑壓壓望不到邊的西夏士兵,還有許多西夏兵正在通過雲梯向城墻上攀爬。城頭上是宋兵,可與城下無數的西夏兵相比,城頭上的宋兵也只是稀稀瘳瘳,其中還有許多穿著布衣的百姓在協助作戰。他們有的在與登上城頭的西方夏兵格鬥,有的在用石頭往雲梯上砸,還有用弓弩射向城下的西夏士兵,最讓人感到悲壯的是一個宋兵身上中了兩箭,他抱著一個西夏兵從城頭上往下跳,還有一個平民被西夏士兵在身後砍了一刀,可他還死死咬著他身前一個西夏士兵的耳朵死死不放。

這些畫包括那本話劇都是石堅這幾天連夜趕出來的。連趙禎也不知道,現在看到這個圖畫,人們都感到那股濃濃的悲壯之氣。這些延州城歸來的士兵再次想起一個多月前發生的那幕,終於忍不住,趴在那個圖畫下邊放聲大哭。這時候所有的人眼睛裏都含著淚水。連劉娥在樓上拿著手帕不住的拭擦眼淚,可怎麽也擦不完。

趙禎背著雙手,看著這些士兵,他沒有說話,同樣他的淚水也不住地流下來,過了好半天他才象石堅說道:“石愛卿,你一定要幫朕想這個仇給報了。”他說這句話時,牙齒咬得咯吱地作響。

第二天報紙加印了一份,而且這份報紙是免費的。京城中各個大儒對這些延州城將士詢問,然後潤筆。這可是第一手資料。並且這份報紙自然不會忘記討好趙禎,將昨天的經過全文刊登。

經過這樣的激勵,將宋朝上下所有的民心全部點燃起來。無數駐守各地將士請求到西北的請願書,象雪花片一樣象京城飛來。更是有許多百姓要求加入軍隊。以致遼國駐宋的使節看到這種狂熱的情況,連忙向上京寫了奏折,說這時候千萬不要和宋人開戰。現在大宋上下整象一只瘋狗一樣,逮誰咬誰。本來按照石堅的計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振作全國的士兵的士氣。這也是從朱歷父子投奔宋朝後,他在朝堂上談到的問題。既然我們不能給他們權利地位,也不能給他們金錢,那麽我們給他們名吧。現在的確達到這個目標,連曹瑋在朝堂上也不住地稱贊趙禎將是大宋的中興之主,千古名君。可他們都是無意中,卻讓曹利用到遼國談判降低了難度。本來遼國對大宋的政策一直沒有調整好,是戰是和,爭論不定。接到駐宋使節的來信,又看到宋朝願意談判,更加沒有一個想與宋朝開戰了。

然而這讓那些老儒卻更加看不順眼石堅。他們不知道是趙禎突發奇想,還認為全部是石堅的安排。在他們心目中,竟然讓皇上向這些粗魯的士兵鞠躬,這簡直是有侮斯文。但在西北的事上,石堅早說過他只能聽到一種聲音,連劉娥和趙禎也允許。於是他們將茅頭指向了石堅的話劇與那首歌曲上。說石堅作為聖人的子弟,也背負天下所望,竟然用這種粗糙的詞語寫文章與作曲。這是對聖人文章的顛覆。

石堅最煩的就是這種老儒,這些年他們不知道怦擊了自己多少回。現在國難當頭,他們還要對自己攻擊。他氣憤以問這些人:“今問老先生們,本官這出話劇和歌曲,是為誰譜寫的?”

這些大儒臉一白,立即明白他這話的用意,一個個沒有回答。可石堅卻替他們作了回答:“再請問老先生們,這些士兵中間有幾個識字?是不是要本官和他們說一下《尚書》《周易》?”

朝中這些稍有文化的武官全部咧嘴大笑。他們明白石堅說明的意思,這表演是為了歡迎延州城歸來的士兵辦的。可是這些士兵中間沒有幾個識字,為了讓他們聽懂,石堅用了這種淺顯的近乎口頭語的文字方式。至於晦澀難懂的《尚書》《周易》,不要說激勵士氣,恐怕向著他們說上三天,他們也不知所雲。

石堅氣不過,在將他們駁倒之後,又寫了一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名字叫做《論白話文的可讀性和可行性》。這篇文章本身就是用白話文寫的。石堅在文章裏闡述了雖然相比起古文,白話文就象《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相比。但白話文也許沒有古文優美,可宋朝百姓大多數是不識字或者識的字很少。許多古文他們看不懂,更不會明白它的意思。比如想要對老百姓說教,無論你文章寫得天花亂墜,可老百姓不懂,也就是失去了它的意義。可是白話文更接近口語,無論是誰,只要成人了,一聽就會明白。因此相對於士大夫對古文的欣賞,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流行這種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