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下有對策(第2/2頁)

不過他想的實在是太過理想化了,商人們壓根就不願意多花一分錢,當然,說情的官員還是該拜托都是拜托,然後都在琢磨著還有沒有其他的手段。

話說回來,這次的變亂甚至可以說是朝廷派稅監督稅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白蓮教,當然,沒有人知道,在魯西刺殺稅監的那個下人是白蓮教的人,也沒有人知道,倡議以聖道門的名義宣揚抗稅的那個白蓮教的分舵主,當年曾經是在劉十三下屬的軍中效力,他真實的身份是華州司馬下轄的司馬從事。

當然,濟寧的事情確實是和白蓮教無關,如果是白蓮教的煽動,這場動亂絕對不會鬧到晚上,各自安靜的回家。

知道這件事情的白蓮教首腦們都是後悔不已,隨即安排了大批的人手來到這裏,在北三省的凡是被派稅監的府縣,白蓮教的傳教都是異乎尋常的順利,煽動是非,鼓動騷亂,本就是白蓮教的專長。

各地不斷的有圍攻稅監的宅院,聚眾鬧事的舉動,稅監裏面也不都是狠辣的角色,也怕激起眾怒,畢竟是有幾個沒有撈到錢,卻橫死在任上的先例在那裏,還是保住性命,安安穩穩的,哪怕財少發點也好。

這樣的舉動做出來,自然是稅賦也不會加收的那麽緊了,原本是焦頭爛額的商人棉紳們看到白蓮教的法子也是有用,自然是信眾更是增加,要說,白蓮教也是知道吸收聖道門的先進經驗,到處裹挾了不少郎中入教,也去給人醫療看病,不管怎麽說,這也是給人實惠的事情,倒也有不少從前聖道門的信徒加入進來。

這次的濟寧城,王稅監雖然是不讓那些大戶豪商出門,可是平民卻是不禁的,結果許多平民百姓卻在高門大戶那裏面來回的走動,這倒是十分奇怪的景象,稅監盯著的是銀子,知州盯著的是濟寧的局面,誰會想著什麽貧富合流。

白蓮教這次也不用談什麽末世大劫,也不用談什麽功德,彌勒降世這等自己都不信的話語更不用去說了,直接就是點明,這次的稅監督稅,要不把各位的財產榨幹恐怕是不會善罷甘休。

容家那麽好的名聲,古家那麽大的勢力和關系網,到了最後還不是家破人亡,現在連人都不知道那裏去了,這就是大劫,要想避過這次的大劫,就只有加入白蓮教,或者合作抗稅,人都是實際的,這些商人們的更是如此,白蓮教提出的條件如此切合實際,哪有不動心的道理。

就算是有幾個害怕禍端的,也都是派出了人來聯系,看著城門處和河道碼頭那裏的士兵,這些大戶人家都是有大禍臨頭的感覺。

真定,滄州,德州一帶的棉紳,家中的私兵民壯都是結合在一起,原本是棉紳居住在各自的莊子裏面,現在卻都是在結莊而居,住在一起,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是發動奴工,佃戶修築的好像是城池一般,私兵民壯都是每日請來教頭訓練,第一批的稅監還能下鄉收起稅來,第二批的也就是開始可以收上來些銀錢,現在要是下鄉的話,收稅是一回事,不帶個幾百人下去,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總是有蒙面兇悍的“綠林響馬”半路攔截,絲毫不留情面。

有些地方的稅監一個月換了三個,地方上也是無可奈何,上報報官派兵圍剿這種應該做的都是沒有少作,可是絲毫作用沒有,派衙役兵丁下去,你就連“響馬”身上的一根毛都抓不到,幾百號人馬就好像是憑空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