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五義士(第2/2頁)

青州和東昌的五千四百兵馬剛剛開拔,京師收到了報告的文書,京師震動,嘉靖皇帝和陸炳,周林商議了之後,由東廠派出了使者用三百裏加急的信箋給濟南府下了死命令,命令必須把抓住兇手嚴懲不貸,並且定下了一月的死期限,如果不能完成的話,京師將派邊鎮兵馬征討。

而且還有一個懲罰,就是不能再期限之內完成的話,在聞刀之亂結束之後,朝廷中樞曾有決議,山東一省取消,按照南北,分屬南北兩直隸,後來因為文官的反對沒有實行,如果這次不能捉拿兇手,並且嚴辦的話,那麽就將撤省。

這加急文書一到濟南府,這可真是把山東官場都是嚇壞了,原本還在濟南享福的參將,決定自己親自帶隊,布政使親自的去給他們操辦後勤給養,而且又是加派了三千兵馬支援,巡撫,巡按,布政使都是發下了話去,這次的事情誰如果耽誤了,就算是山東撤省,撤省之前,肯定是要把那個耽誤的人撤職削權。

山東上下的官員都是知道這個輕重緩急,人人為軍隊大行方便,倒是難得的迅速,在事情發生的七天後,大軍已經是到達了濟寧。

事實上在第三天,濟寧知州衙門就開始重新運轉了,很多參與鬧事的人事後都是心中惴惴,生怕官府追查,城內的氣氛特別的微妙,很多人暫時都是搬離了濟寧城,不過知州衙門絲毫沒有什麽動作的意思。

第五天的時候,原本惴惴不安的人都是放心下來,整個城中的局勢慢慢的平靜,店鋪工場開始開業,很多到鄉下的人都是回來做工賺錢,畢竟天塌下來還要吃飯不是,不過市面的情況和幾天前沒有什麽差別,那些大戶人家還是不願意開工,倒是有些小商戶覺得稅監既然是走了,那麽生意也可以作,趁著這個機會開工。

知州衙門的衙役和差人們,到處的巡視,維持治安,這麽看起來,濟寧城的秩序已經是和從前一樣了,人們的心也漸漸的平穩。

在事發的第八天,許多在城外要進城的人突然發現,濟寧城封城了,所有的城門都是緊閉。

有些人想去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麽,回答他們的是官兵冷冷的眼神,和手中發著寒光的兵器,此時的濟寧城內一片肅殺的氣氛,各處城門和水道處都是有全副武裝的士兵在那裏駐守。

在知州衙門的衙役帶領下,士兵們挨家挨戶的抓人,先前對馬稅監的那種民怨沸騰已經是宣泄了出去,現在也不能聚集起來了,何況對方是全副武裝的軍隊,現在很多人才知道,這幾天衙役們走街串巷到底是為了什麽。

指認鬧事的人的途徑很簡單,衙役們的記憶還有拷打之後的供詞,一天之內,整個濟寧城就被抓出來六七百人。

一時間,整個濟寧城全城悲戚,哭喊之聲甚至超過了八天前,可是絲毫沒有什麽鬧騰的勇氣了,有那潑皮無賴妄想煽動把事情鬧大,喊什麽,閹人該死,禍害濟寧,那些衛所軍兵可是絲毫不講情面,直接就是刀槍齊下,斬殺了事。

雖然是抓了這麽多人,不過大部分人沒有什麽人證物證,至多也就是勒索些錢財,但是終究要人來承擔責任,有幾個人是被許多人看到,確確實實就是挑頭的人,這樣人正是承擔責任的人,有五位:

“倡議救人的言五,敲盤子召集人的周昌,宣讀請願文書的童生張凱,秀才沈宏,沖擊知州衙門的古文元。”

這五人頗有風骨,都是主動在衙門投案,說是願一力承擔,與他人無關,濟寧的知州和各級官員也不願意把事情株連的太廣,誰家在本地不是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個五個人在一個月後被在街口斬首,濟寧士民感起公義,收斂他們屍首,埋葬在運河的西岸上,定時有人灑掃祭奠,還有人寫文頌揚,世稱“五士墓”。

在這次事件兩個月後,朝廷朝著濟寧派出了第三位稅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