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不甘心的嘉靖皇帝(第2/2頁)

皇帝的情報來源已經是被完全的斷掉了,不過,這裏面卻也有個問題,東廠和錦衣衛雖然名義上屬於大明皇帝的直轄,但他們卻也坐著情報機關偵緝和刺探的工作,並不是只有皇帝才享用廠衛的情報。

把廠衛的作用大幅度的弱化,實際上文官們獲取情報的途徑也是少了許多,盡管他們也豢養了些錦衣衛和東廠的人員,但是這些私人的效用,當然是比不上官方機構的統合和效率,有很多發生的事情他們都是不知道的。

比如說,皇帝宣召那些道士進入皇宮的時候,是各個官員府上的供奉道長都有,這些道士如果是給皇帝宣揚道法和經典,煉丹之類的心得,讓嘉靖皇帝高興了,就會有金銀的賞賜和道官的封號。

但是沒有人注意到,有些道士在出宮的時候是不是身上帶著東西,特別是那些陜西,四川和雲貴一帶出身的官員家的供奉們。

川陜西南的各個省份出身的官員們,在各個衙門裏面的地位並不算是太高,川陜西南自然是比不上自古文人輩出的江南,也比不上親貴故舊很多的北方,在朝中沒有什麽關系和背景,也就不會做到太大的官職。

現在使用農奴勞動的農墾莊園,蓬勃發展的工商業,還有日進鬥金的海貿,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代言人,不管是北方的那些棉紳還是南方的那些工商業主們,這些人為了朝廷中樞所出台的政策對他們有利,都是十分的舍得花錢。

相對來說,陜西除了西安府,四川除了成都府之外,還真是沒有什麽工商發達的城市,地方上因為不適合種植棉花之類的經濟作物,所以他們的經濟結構也沒有什麽太多的變化,沿海一帶逐漸變得富庶,川陜雲貴也沒有在這個上面賺到什麽便宜,反倒是因為南洋和關外便宜糧食的沖擊,每年的收入不管是地主還是農民都是縮水了不少,更不用說,沿海的那些手工工場對於川陜雲貴這幾個省的小作坊毀滅性的沖擊。

而且,因為沿海各省對於人手的缺乏,北三省棉紳對於農奴的需要,川陜雲貴的勞力還不斷的外流,四省的地主鄉紳,經濟上的支柱產業就是農業,種地就是靠著人力,人不斷的向沿海遷徙,種地的人手逐漸的減少,直接就是導致的收入的減少。

所以在朝堂之中,每次都是高喊著祖宗之法不可荒廢,此時天下聖人法統崩潰,長此以往必將危及社稷乾坤的,都是川陜雲貴的出身的官員,這些人對於把持朝政的那些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們,怨氣極大。

這些官員們的收入可遠遠的不如其他派系的豐厚,原本也是養不起什麽供奉的道士,不過很多人都是被隱諱的點撥過,說是家宅中有個道士,會有很大的好處,許多人都是將信將疑的請來了湖北某地的道觀的道士,請來之後,才知道好處是什麽。

當年皇帝還是興獻王的時候,他所在的荊楚之地,本就是道教最為繁盛的區域,嘉靖皇帝本人虔誠的信封道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當時的興獻王府和許多附近的道觀都有很深的關系。

興獻王變成嘉靖皇帝的時候,很多道觀都是來到了京城走上層的路線,這些可以行走在高官顯宦府第中的出家人,傳遞某些東西特別的方便,而且不容易被發覺。嘉靖一直是在小心翼翼的做著,把那些對保持朝政的那些大臣不滿的官員組織起來,而那些內閣六部的官員們則是覺得,天下已經是操持於他們手中,志得意滿,已經是大意了。

嘉靖二十年的冬天,江峰收到了來自大明京師的急報:明皇重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