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擁抱朝陽契丹的興起(第4/7頁)

天贊三年(公元 923年)十一月,李存勖大軍攻入汴梁城,朱友貞自殺殉國。李存勖此時的威望達到了最高點,可惜這同時也是他走向地獄的開始,李存勖得志後,從軍事天才立刻變成了政治白癡,在中原胡鬧了三年,在契丹天贊六年(公元 926年)六月,李嗣源在魏州叛亂,殺向洛陽。洛陽又發生大亂,李存勖被亂兵殺死。被人“強迫”入京“謝罪”的李嗣源做起了後唐第二代天子。

後唐天成元年(公元 926年)七月,也就是李嗣源繼位兩個月後,李嗣源派供奉官姚坤去契丹告哀,李嗣源的意思是讓耶律阿保機承認他這個新皇帝,可沒想到可愛的耶律阿保機居然能和姚坤上演一場難得的舌戰,其精彩程度,絕不遜於諸葛亮舌戰群儒。

阿保機聽說李存勖死了,放聲大哭:“我的朝定兒(漢語即朋友之意)!聞你有難,我方欲救之,因渤海國未息,不便前去救你,不意出此變故。”哭了一會,阿保機責問姚坤:“新天子明明知道莊宗有難,為何不相救?!”姚坤狡辯:“魏州離洛陽太遠,夠不著。”

阿保機不饒他:“新天子為什麽要自立為帝?”姚坤有些招架不住,勉強答道:“新天子浴血三十年,領兵三十萬,天意如此,豈可違?”阿保機知道就算說死姚坤,李存勖也活不過來,只好嘆道:“我兒喜酒及色,不恤軍民,所以亡身。我現在不敢牛飲,不敢玩樂,就怕象我兒那樣亡國。”

然後又冷不防的射了姚坤一箭:“我與新天子無仇,願意和貴朝和好,只要你們答應割讓河北地,我有生之年絕不南下。”姚坤氣的直搖頭:“這事陛下和我說沒用,得問我朝天子答應不答應。”

阿保機大怒,把姚坤投進了大牢。過幾天又把姚抻提了出來,和言悅色的說道:“我知道你家皇帝舍不得河北,那就把鎮、定、幽州給我吧,我不嫌地盤小。”並拿出紙筆讓姚坤畫押,姚坤哪肯幹這賣國的勾當,根本不理他。阿保機氣的直咬牙,要舉劍要殺姚坤,幸虧韓延徽苦勸,這才作罷。

阿保機南下不成,便繼續攻打渤海國。經過二百多年的建設,渤海國的經濟非常繁榮,並不比河北差。但是渤海大諲譔昏庸無道,國人多叛逃,渤海國勢遠不似大柞榮時期強盛,阿保機早就盯上了渤海這塊肥肉,如果能得到渤海,足以抵銷“失去”河北的“損失”。

契丹天贊六年(公元 926年)七月,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大起雄兵,皇後述律氏、皇長子人皇王耶律突欲、皇次子元帥太子耶律耀庫濟俱行從軍,惕隱耶律安端、前北府宰相蕭阿古只率萬余騎兵為前鋒,大舉進攻渤海國。

契丹雖然拿南朝沒什麽辦法,但對付早就衰落了的渤海國還是綽綽有余,契丹前部數破渤海兵,渤海國人大恐。僅僅二十多天,契丹兵就攻到了忽汗(今吉林敦化)城下,渤海大諲譔走投無路,只好開門投降阿保機,在東北立國長達 229年的渤海國從此消失。

消滅渤海國後,耶律阿保機精神大爽,下詔創造契丹文字三千多字。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也標志著契丹開始封建化進程的加速,對契丹民族的發展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耶律阿保機雄心勃勃,準備做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可惜老天已經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了,契丹天贊六年(公元 926年)七月,阿保機在凱旋回師的途中,因突得急病,沒搶救過來,病死於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年五十五歲。

後史經常責備宋朝“積貧積弱”,對叠興於北方的四個少數民族政權屢戰屢敗,最終亡國。宋朝建國三百二十年,幾乎沒有一年不飽受北方基本完成封建化進程的遊牧民族政權的軍事壓力。趙匡胤兵變即位時,就發現他真正的對手絕不是南方那些小朋友,而是盤桓於代北大漠的強悍契丹人。在契丹封建化進程中,有兩個人的作用至關重要,一個是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一個就是耶律德光的父親、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

史稱耶律阿保機時代的契丹“唐末諸藩霧暗,五嶽塵雰,赤縣成墟,紫宸遷宅。太祖奮自荒陬,馳驅中夏,漲幽燕而胡塵,吞八部以高嘯,雄亦盛矣。”

耶律阿保機死後,國人奉其柩歸葬木葉山(今內蒙古開魯西南),謚為大聖皇帝,廟號太祖。述律皇後“簡重果斷,有雄略。”述律氏擔心那些大酋長欺負她這個寡婦,便開始殺人。把這些人叫來,述律氏號哭:“你們想不想先皇帝啊?”眾人哪知她想什麽,也跟著哭:“當然想啊。”述律氏大喜:“既然想,那就隨先帝於地下吧。”下令全部誅殺。沒想到輪到漢軍都團練使趙思溫,趙思溫不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