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兩帝會晤(第4/4頁)

張煥與拉希德相視一笑,各自來到已安排好的座位前坐了下來,崔曜則坐在一旁,作為東道國君主,張煥先開口道:“我們兩國既是近鄰,但又相距遙遠,這一次聚會你我用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準備,希望我們能珍視這次機會,用最大的誠意,卓有成效地解決兩國之間現存的矛盾,願大唐與大食能夠和平互利地相處下去,忘記從前的不睦,著眼於未來。”

崔曜迅速將張煥的話翻譯為阿拉伯語,拉希德全神貫注地聆聽張煥所說的每一個字,應該說在一年半的時間裏,雙方往來談判數次,基本上已解決了尚存的矛盾,和平互利是這次會議的主基調,事實上,兩國君主會晤其實就是正式簽署事先已經達成協議的各項文書,包括兩國間全面停戰三十年、承認雙方的實控地、擴大貿易和文化交流、交換戰俘、確立軍事互信、施行宗教容忍、互不支持對方的敵對國等等二十幾件正式文書要簽署,雙方還將在撒馬爾罕成立協作府,全面負責兩國間各項措施的落實。

應該說這些協議的簽署對兩國都有利,而且十分務實,經過碎葉戰役,兩國的國力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尤其是戰敗國大食,他的兵力損失慘重,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來恢復,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它更需要集中兵力對付宿敵拜占庭,而對於大唐,三十年和平的重要性更加是不言而喻,不僅是滅掉回紇的危險,更重要是安史之亂對大唐的重創未平,中原又經歷了軍閥混戰的洗劫,大唐實際上也是羸弱之極,沒有兩代的時間人口和國力是無法重新恢復到開元盛世時的光景,現在已經有了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剩下的是需要時間來慢慢調整、發展。

但雙方也並沒有全部達成共識,主要就是邊界的劃定,尤其是吐火羅地區的控制權兩國存在著分歧,經過幾輪磋商,雙方便改變了措辭,將原來的‘確認邊界’改為‘承認彼此的實控地’,但這樣一來,就給將來兩國間的關系埋下了隱患,這一點,張煥和拉希德也彼此心知肚明,但這正是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沒有永恒的友誼,也沒有永恒的敵人,有的只是彼此的利益。

拉希德沉思片刻,也坦率地說道:“我承認我們兩國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兩國間文書的簽署,大食對它們極為重視,我哈倫·拉希德在此鄭重承諾,大食將嚴格遵循兩國之間達成的協議,至於兩國間的分歧,可以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來慢慢解決。”

張煥聽完崔曜的翻譯,便點點頭道:“好,我們開始吧!”

簽署協議正式開始了,兩國侍從將厚厚的幾大疊協議搬到桌上,這些協議用漢文和阿拉伯文在同一頁文書上並列書寫,一式兩份,兩國各執一份,協議已經得到兩國再三確認,包括用詞準確和條款的明晰,張煥接過第一份協議,這時兩國間停戰三十年的承諾書,張煥沉吟一下,在大唐皇帝一欄正式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