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兩帝會晤(第2/4頁)

官道旁的草原上八千騎兵整齊地排列成三行,旌旗招展、盔眀甲亮,馬璘和武元衡眺望遠方,耐心地等候陛下的到來。

“老將軍,來了!”武元衡目光敏銳,他老遠便看到了遠方的大隊人馬,他手一指,興奮得大叫起來。

馬璘年紀約七十歲了,家裏子孫滿堂,本應是在家養老的年齡,但他卻寶刀不老,主動要求赴西域參戰,不過和武元衡的激動和緊張略有不同,他顯得有些心事忡忡,半個月前,他接到了長安的信報,知道長安發生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引發了官場上的一陣騷動,起因就是土地實名制,馬璘為此也有些憂心不已,他在隴西郡也擁有三千余頃土地,大多是肅宗皇帝所賞賜,可如果按照他和幾個兒子的官職標準,最多也只能保住三百頃土地,其余都要被收回,為此他專門寫信回家詢問,得到的答復是官府還沒有清理到他的頭上,這次趁皇上西行,能不能請他網開一面呢?

遠方,皇上兩萬羽林軍浩浩蕩蕩向這邊開來,旌旗鋪天蓋地,戰馬形成了一望無際的烏雲,大隊人馬駛近,緩緩地停了下來,旌旗中央,大唐皇帝張煥騎在一匹高駿的戰馬之上,他遠遠地向迎接他的隊伍揮手致意。

“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士兵們的歡呼聲響徹草原。

在一片歡呼聲中,馬璘翻身下馬,他快步上前單膝跪下行了一禮,“臣馬璘參見吾皇陛下!”

“老將軍快快請起。”張煥上下打量他一下,微微笑道:“果然是老當益壯,不愧為朕的第一將軍。”

“臣不敢當,為我大唐戍邊一直是臣的意願,如果陛下允許,臣願意再幹三年。”

張煥點了點頭,這時,武元衡也快步走上前來,深深施了一禮,“臣武元衡參見皇帝陛下。”

“武長史一別多年,顯得越發精幹了。”張煥贊許地笑了笑,話題一轉又問他道:“大食哈裏發是否已經到來?”

“回稟陛下,大食哈裏發十天前便已經到了,他的行營就駐紮在藥殺水對岸,昨天還派人來打探陛下的消息。”

“好吧!朕也有些乏了,先回城休息幾日,再談會晤之事。”

馬璘立刻大聲叫喊,“恭迎陛下返城!”

長長的號角聲響徹草原,五千騎兵隊列成兩隊,在前方引導著大隊軍馬向拓折城方向駛去。

……

“陛下,臣能否說一句話。”馬璘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在張煥面前小心翼翼道。

“老將軍有話就請直說。”張煥的心情頗好,他是第一次來石國,這裏比拔汗那的土地更加肥沃,草原更加廣闊,湛藍的天空下他顯得興致盎然。

“是這樣,臣向為郭曖求一個情,懇求陛下能否看在郭太尉平息安史之亂的份上,饒過他這一次。”

張煥忽然敏感地瞥了他一眼,他聽懂了馬璘隱藏在背後的意思,他不是在郭子儀家族求情,他是在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

“朕已經饒過了郭曖,馬將軍不用再為此事煩惱。”張煥柔聲安撫馬璘道:“其實我大唐人口只有天寶年間一半,土地兼並問題還沒有那麽嚴重,所以朕定下了三年的時限,以逐步解決土地問題,從明年起,朝廷會推出一系列折中的辦法,比如稍稍放寬四品以上官員永業田的幅度,再比如先帝所賜的土地允許保留一部分,還有對略略超標的中小地主直接免於追究,再有就是對一些合法取得的土地采用置換的方式,在蔥嶺以西補償給同樣面積的土地等等,總之,朕的土地實名制會變得溫和,變得更加合情合理,不會象今年這樣咄咄逼人,馬將軍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馬璘大喜,這樣一來他其實就沒有半點損失,屆時只要把西域補償的土地給在安西軍中服役的次子便可以了,他當即在馬上躬身施禮,“臣多謝陛下的恩德。”

“馬將軍為國戍邊,朕是絕不會虧待於你。”張煥笑著擺了擺手,不再多說此事,他望著湛藍天空下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心中不由感慨萬分,這裏是他的土地儲備,是他留給子孫後代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或許還有吐火羅,或許還有更加南方的天竺。

……

三天後,在拓折城以西五十裏外藥殺水河畔聳立起了數百頂巨大的帳篷,這裏將是大唐皇帝陛下和大食哈裏發陛下正式會晤的場所,為了這次會晤,雙方足足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大食三次派使臣赴長安,協商雙方將要簽署的和平條約,敲定雙方的邊界劃分,探討兩國進一步擴大貿易的種種措施,不僅是這些重大問題,另外包括雙方會晤的地點、規格、雙方出動的護駕兵力、軍隊的分布等等諸多細節性問題也都一一進行了協商,經過一年半的精心準備,終於迎來了兩國帝王之間劃時代的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