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2/4頁)

王思雨沉吟了片刻,對士兵道:“你問問他,在大食軍中究竟有多少拔汗那人?”

士兵用突厥語問了幾句,便回答道:“他說有四千多人,駐地離這裏不遠,大約四五裏路,和他們駐紮在一起的還有石國人和史國人。”

王思雨沉思不語,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知道大食人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大食主帥必然會厚此薄彼,從而讓許多協從國的士兵都開始心生不滿,如果這名士兵所說是實,這倒是一個分化敵軍的機會,可是道路異常艱難,怎麽樣才能讓其他拔汗那人知道這個消息呢?

他瞥一眼這名拔汗那士兵,又對翻譯的士兵道:“你告訴他,如果他願意回去替我傳遞消息,戰爭結束後我會賞他一千頭羊和十匹馬,你問他願不願意?”

士兵把大帥的話翻譯給了拔汗那人,他的眼睛竟漸漸地亮了起來,重重地點了點頭,不用翻譯王思雨也知道他願意了,便微微點了點,又細細地給此人說了幾句,這才命人將他放了,拔汗那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南走去,漸漸地,他的身影消失在樹林之中。

這時,武元衡走過來道:“大帥,我以為光憑此人恐怕難以達到大帥想要的效果,我們應多派人抄寫突厥語傳書,告訴他們若立即投降者可以給糧食釋放回家,若頑抗不化者將在碎葉銀礦罰做二十年奴隸,我們把傳書送到敵軍的陣地上去,我想,這就像鳥兒經不起毒蛇誘惑一般,一定會有不少人乖乖地出來投降。”

王思雨連連點頭,“你的建議很好,我這就回去命人抄寫,只是該用什麽法子把傳書送到敵陣,要好好想一想。”

武元衡擡頭看了看天空中的風向,微微一笑道:“大帥無須煩惱,我有一個好辦法。”

……

入夜,兩千名唐軍將五百多個圓桶狀的東西一排放在雪地上,每個圓桶高約一丈,唐軍兩人一組,兩人一左一右將那圓桶挑起,另一人點燃了一根火棍,靠近圓桶的底部,‘轟!’的一聲輕響,下面竟燃起了一團火苗,火光中可以看見,竟是一個盛滿了火油的辟火板盒子,而在盒子的下面有一個竹篾筐,裏面放滿了用突厥文和粟特文寫的傳書,隨著火燃起,那些巨大的圓桶竟然慢慢升了起來,兩名士兵一松竹篙,圓桶越升越高,最後升到二十丈高,在北風的吹拂下,帶著竹篾筐裏的傳書向大食軍的陣地飄飄悠悠而去,五百余孔明燈布滿了天空,在高空中儼如夏季裏的螢火蟲群,顯得格外地詭異、奪目。

……

在被唐軍圍困的狹長地帶裏有一座城池,叫裴羅將軍城,這是碎葉的衛城,雖然是衛城,但城池並不小,可以駐軍萬人左右,加上原來的數千民戶皆已搬空,裴羅將軍城的甚至能容納兩三萬軍隊,目前二萬余呼羅珊軍皆駐紮在城內,他們享受著糧食的充足供應,在城池外圍,則是近三萬埃及軍和一萬多突厥奴隸軍,他們享受半飽的食物供給,而最外圍的康國、安國、石國等協從國軍約六萬地位低下,裝備差、戰鬥力也極弱,故待遇也是最差,他們每天只能吃一頓飯,而且最高統帥也下了嚴令,禁止殺馬,違令者將被處以極刑。

不公平的待遇和饑餓折磨著協從國軍的士氣,再加上暴風雪後,絕大多數協從國官兵都認為突圍無望,他們漸漸對前途變得絕望,恰好在這時,一只只從天而降的天燈帶著打量唐軍的傳書來到了協從國軍的陣地上,拔汗那爆發了起義、投降的寬大和頑抗的嚴厲處罰劇烈地沖擊著每一個士兵的心,士氣開始迅速瓦解,流言滿天飛舞,到處是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士兵,離軍心的徹底崩潰僅僅只剩下一紙之隔,局勢就象沸騰的火油,只需一顆微小的火星就能點爆大規模的投降浪潮,而此時,裴羅將軍城內卻靜悄悄的,高大的城墻就仿佛用辟火板做成,絲毫感受不到外圍的即將爆炸的火焰,就在這時,一只耐力持久的孔明燈飛進了裴羅將軍城內,幾名親兵拿著唐軍的傳書,驚懼地飛跑進了正在開會的統帥室。

‘砰!’地一聲巨響,阿蘭狠狠地在桌上猛拍了一掌,他最心愛的敘利亞金壺也被震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壺底凹進去一大塊,但他也顧不上了,他大聲怒吼道:“立即派人去搜查,有膽敢藏匿文書者一律處死,現在就去。”

“是!”一名呼羅珊軍團長大聲答應,轉身出去處置這個意外事件,旁邊的默雅利見主帥震怒,連忙低聲勸道:“將軍,這件事不能草率處置,我擔心會激起兵變。”

“那你讓我怎麽辦?”阿蘭猛地轉頭盯著他道:“難道讓我安撫他們嗎?我拿什麽安撫,糧食只剩下五天,當然要優先保證戰鬥力強的軍隊,這些雜國軍隊本來就不忠心於哈裏發,不用高壓手段又能怎麽辦?”阿蘭已經盛怒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