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碎葉風雲(六)(第3/4頁)

大食主將阿蘭在數百名大食軍官的簇擁下,騎馬靠近碎葉城三裏之外,他冷冷注視著這座東方人修建的城池,寬闊的護城河和高聳的吊橋,這是西方城池所沒有的,這會給進攻增加麻煩,但也僅僅是麻煩而已,大食軍不僅擁有犀利的攻城武器,還將使用另一種更有效的武器,那就是饑餓、恐懼和士氣低迷。

但在大戰之前,他需要試探唐軍的虛實,阿蘭立刻回頭問道:“投石機和登城車安裝完畢沒有?”

“稟報將軍,已經連夜安裝完畢,正在三裏外的軍營內。”

“好!”阿蘭立刻下令道:“調一萬康國軍在護城河上架橋,再調二百架登城車和五百架重型投石機來,命突厥人準備好第一次進攻。”

‘嗚——’低沉的號角聲陡然在空中響起,緊接著沉悶的鼓聲轟隆隆地響了,鼓聲不快,一聲接著一聲,每一聲都震人心魄,在鼓聲和號角聲的催促下,兩支五千人的康國兵團開始在城南集結。

城頭上,王思雨縱馬奔上了城頭,他臉色嚴肅地望著鋪天蓋地而來的大食軍,在高聳的城池下,他們就像一片片渺小的蟻群,他看見了那五架山一般的龐然大物,另外在正南方也搭建了一座和城池一般齊的高塔,高塔上安裝了二十面大鼓和一支長長的號角,號角聲和鼓聲就是從這座木塔上傳來。

在敵軍的大營中,兩支黑壓壓的軍隊舉住數百塊巨大的木板,正向營門走去,王思雨看出了大食軍的第一步企圖,他立刻令道:“火速調五千弩軍扼守南城,石砲和床弩準備發射”

在主帥的命令下,一隊隊唐軍弩兵迅速向城南集結,安裝在城南上的一百二十架石砲和三百具床弩也做好了發射準備。

與此同時,大食軍的營門大開,一萬名康國士兵扛著五百塊浮橋板向城南奔騰而去,這是大食軍工匠當年為了對付拜占庭的希臘火而發明的一種防火浮橋,長約五丈、寬三丈,用木質堅硬的橄欖木制成,貼著木料緊緊地包裹著三層生牛皮,最外面又用東方的火浣布捆紮,無數次試驗證明,這種浮橋完全不懼火攻,甚至百斤重的石彈也難以將它砸斷。

隨著他們的前進,城頭上的唐軍石砲終於開始發動,一批批磨得滾圓的石彈鋪天蓋地砸來,仿佛初夏的冰雹,密集得無處可逃,頃刻間,無數的康國軍士兵骨折筋斷、頭顱粉碎,浮橋板便成了現成的盾牌,康國士兵們密集地擠進了浮橋板下躲避,躲不進的士兵紛紛掉頭逃跑,跑出石彈的射程,但又被後面的督戰隊用刀逼回了陣地。

木板被砸地‘咚!咚!’直響,石彈被高高彈起,又砸進後面遠遠跟隨的士兵群中,瞬間便砸翻了七八人。

在唐軍密集的石彈沖擊下,有的浮橋板抵抗不住了,哢嚓斷裂,也有的浮橋板本身抗住了石彈的沖擊力,但地上四處滾動的石彈卻成了絆腳石,許多士兵被絆倒,緊接著帶倒一片,浮橋板歪斜傾覆,暴露出的大群士兵立刻被唐軍的石彈所吞沒。

盡管如此,還是有三百多塊浮橋板和六千多康國軍沖過了唐軍的石彈陣,奔至護城河前,開始緊張地鋪設浮橋,護城河寬約五丈,大食人攜帶的浮橋板剛剛能夠架上去,就在這時,城頭上之上萬箭齊發,箭矢密如雨點,沒有了浮橋板躲避的康國士兵頓時成了靶子,在唐軍密集的箭雨下,康國士兵大量中箭,哀嚎著跌進護城河中,鮮血染紅了河流,護城河前堆滿了屍體和武器,不到一刻鐘,六千康國士兵已經損失過半,只有僥幸帶了盾牌的士兵得以幸免,他們分為兩隊,一隊舉盾掩護,另一隊則在吃力地擺放浮橋板,放橋板的辦法很簡單,將橋板緊靠護城河邊高高豎起,隨即向對岸轟然倒下,待橋板架好後,再進行距離微調和固定橋板,橋板一頭有特制的圓孔,士兵用鐵錘將巨大的長釘打入土中,這樣才算完成一塊橋板的鋪設。

但鋪設的過程並不悠閑,密集的箭雨中唐軍的巨石不斷砸下,士兵傷亡慘重,無數橋板掉入河中,掉在河中的士兵屍體甚至堆成一座肉壩,盡管如此,沒有一個士兵敢調頭逃回,石彈陣的恐怖和大食人軍法的嚴厲使他們無路可走,只有拼死鋪橋,以博取一線生機。

最後三百多塊浮橋板只鋪成不到五十塊,在南城下形成了兩座簡易的木橋,但一萬鋪橋的康國士兵剩下不足兩千人逃回,七千余士兵慘死在這條死亡之路上。

大食軍主帥阿蘭在三裏地外觀戰,他目光漠然地目睹著大量康國士兵的死亡,無動於衷,本來他可以在夜間鋪橋,以減少傷亡,可夜間鋪橋卻又試不出唐軍防禦能力的虛實。

更重要是,在他的眼裏,這些東方小國的士兵一文不值,他們本來就是供大食軍驅趕的肉盾,試探唐軍的防禦、同時消耗唐軍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