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碎葉風雲(六)(第2/4頁)

他馬鞭一指,冷冷下令道:“天亮前拿下葉支城,拿不下,前軍皆斬!”

……

大食軍的前軍船隊離葉支城墻只有三百步了,他們的目標直指葉支城的一道水門,水門上裝有拇指粗的鐵柵欄,但經年久月,鐵柵欄已是銹跡斑斑。

“誰!站住。”哨塔上一名唐軍發現了逼近的船隊,他猛地敲響了警鐘,刺耳的警鐘在葉支城上空回蕩,一名身材魁梧的大食人站起身,揚手便是一支飛矛射去,飛矛快如閃電,劃破了黑色,刺透了正在敲鐘的唐兵胸膛,士兵一聲長長的慘叫,從哨塔上跌落。

鐘聲和慘叫聲驚碎了唐軍的甜夢,他們紛紛起身,拿起弓箭橫刀沖上城頭,很快唐軍便發現了大食人的企圖,他們兵分兩裏,一路在城頭上向下拋石,另一支則藏在水門的四周,向大食人的小船放箭,一時箭如飛蝗,城頭大石不斷落下,十幾艘大食船紛紛傾覆,中箭的大食士兵哀叫著沉入河底。

大食軍立刻改變了戰術,數十艘小船一字排開,鋪天蓋地的飛矛向城頭刺去,將城頭的唐軍死死壓住,前方三艘船的一部分士兵手執大盾,擋住了唐軍的箭雨,而另外一部分士兵則擡著一根撞木,借著小船的沖擊,向銹跡斑斑的鐵柵欄撞去。

‘轟!’地一聲巨響,撞木將鐵柵欄撞開一個一丈寬的大洞,兩艘小船順著沖勁闖進了城門,大食軍紛紛執盾跳上岸,向唐軍撲去,兩軍短兵相接,鏖戰在一起,喊殺聲震天,血肉橫飛,屍橫滿地,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船進入城洞,很快便形成一道船橋,如蟻群一般的大食人成批成批蜂擁上岸,手中舞動著寒光閃閃的彎刀,叫囂著沖進了葉支城……

葉支城的唐軍守將見大勢已去,便下令放棄葉支城向碎葉撤退,三百多名唐軍騎馬在草原上狂奔,他們給碎葉帶來了一個重大情報,大食人終於來了。

……

碎葉的城門關閉了,巨大的吊橋高高拉起,城內的戰時制度正式開始執行,城內所有的糧食,都統一按人口進行配置,男人們都編入軍營為民團軍,他們身著皮甲,肩背長弓和箭囊,腰挎橫刀,和正規唐軍的區別就在於正規唐軍身著明光鎧,婦女們也組織起來成為了後勤營,整個碎葉城就成了一座巨大的軍營,一隊隊由虞侯(即憲兵)率領的甲士在街頭巡邏,任何違規的士兵或民團兵會立刻被抓捕。

兩天後的深夜,城頭上的唐軍忽然被隱隱的轟隆聲驚動,他們紛紛湧向墻頭,注視著南方的動靜,遠方烏雲低垂,黑霧彌漫,碎葉平原上布滿了星星點點的火光,它們組成一道道紅色火流在黑暗中迂回曲折,疾速向碎葉城奔騰而來。

在無數的星星點點中,隱隱可看見有巨大的黑影在渡過碎葉河,那些黑影就仿佛是妖龍山的巨怪,在碎葉平原緩慢的行動,發出轟隆隆的怪嘯聲。

整整一夜,碎葉城的遠方就看見無邊無際的火流從南方滾滾而來,他們就象無數條細小的支流,從四面八方匯進了碎葉平原上一片紅色的海洋。

忽然,這無邊無盡的火色成片成片地消失了,只剩下散亂的星星點點,最後也一下子滅了,如大風中的火星一吹而散,黑暗的大地一片沉寂,唐軍的心也沉了下來。

待到早晨朦朧的晨曦悄然降臨在碎葉平原時,一幅壯觀的畫面出現在唐軍的眼前,原野上全是大食人黑壓壓的進軍隊伍,整個碎葉已經被包圍了,目力所及,到處是黑色或暗紅色的大帳篷,如同一夜春雨後長出了蘑菇群。

在這些數之不盡的蘑菇群中間矗立在五架儼如小山一般的攻城槌,攻城槌的車架高達二十丈,長近三十丈,這五支攻城槌是選用波悉山的千年鐵木制成,全長十五丈,那駭人的撞槌和鐵鏈是撒馬爾罕的五百名鐵匠用大馬士革鋼耗時一年打制,每一架撞槌由兩千名大食軍控制,四百頭駱駝拉拽,從撒馬爾罕足足耗時三個月才運到碎葉,在兩百裏外的一處特制軍營裏將它們裝成,這種攻城槌曾在攻打大馬士革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摧毀萬物的威力。

大食軍已經悉數到來,四萬呼羅珊本宗軍,三萬突厥奴隸軍,還有十幾萬從阿姆河以東各國征發的昭武軍,二十余萬大軍將碎葉圍得如鐵桶一般,另外拉希德又從埃及調來了八萬大軍,正在趕赴東方的途中,為應對這次戰役,大食人驅使了近百萬民夫提供後勤運輸,巴格達和大馬士革的倉庫幾近罄盡,整個戰爭後勤和物資保證將由撒馬爾罕總督阿古什統一指揮。

而碎葉城內的唐軍正規軍只有五萬人,另外還有八萬民團軍,從兵力上要遜於大食人,但唐軍卻有堅固的城池和充足的物資,同樣,大唐也動員了龜茲、高昌、疏勒等安西各國五十萬民夫運送物資,無論是揚州的倉稟還是長安的太倉,漕運絡繹不絕,西去的官道上塞滿了馬車,大唐為此戰也傾盡舉國之力,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是軍隊意志和國力的較量,也大唐皇帝和大食哈裏發之間的一場較量。勝利者將最終統治蔥嶺以西、阿姆河以東的廣袤無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