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寶鈔之爭(第3/4頁)

‘刷!’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盧杞的身上,驚訝、不解、輕蔑、憤怒,盧杞在此時落井下石,抽掉了皇上的台階,分明是要置韓滉於死地。

韓滉慢慢摘掉了頭上的烏紗帽和腰間的紫金魚袋,緩緩道:“陛下,發行紙幣一事恕臣不能答應,若陛下一意孤行,臣請辭相國,任陛下處置。”

坐在下首的崔寓也站了起來,他同樣摘下了烏紗帽和紫金魚袋,昂聲道:“即使中書省和陛下通過了發行紙幣,臣的門下省也一樣駁回,臣也請辭門下侍郎,回鄉種田。”

這時,張煥已經慢慢冷靜下來,韓滉的強硬也終於讓他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些急於求成了,他瞥了盧杞一眼,便微微嘆了一口氣對韓滉道:“這件事或許是朕有失考慮,朕向你致歉,還有崔侍郎,朕也不同意你的請辭,請收回吧!”

“陛下!”韓滉無比激動的跪了下來,他想說什麽,卻又萬語千言不知該怎麽表達,半晌,他才哽咽道:“陛下之恩,臣銘刻於心。”

“韓愛卿不必客氣,你是為國事堅持,朕豈會真的怪罪於你。”

張煥意興蕭瑟地擺了擺手,準備要結束廷議了,忽然,大殿的後面有人道:“陛下,臣有一個兩全的方案!”

大殿裏所有人的眼睛都向後看去,只見最後的末位上站起一人,卻是新任的土地田畝監令裴明遠,他在出席這次廷議的朝臣中資歷最淺,故只能坐在最後,他慢慢走到前面,向張煥深施一禮,“陛下,臣建議用銀幣來替代陛下紙幣方案。”

他剛說完,旁邊的幾個人都笑了起來,韓滉暗暗嘆了一口氣,但還是感激地對他笑了笑道:“明遠可能不知,我大唐白銀的儲量和產量都實在有限,數量不足,難以流通成為錢幣。”

但張煥的眼睛卻亮了起來,他猛地想起裴明遠對他說過的一件事,連忙道:“眾愛卿先不要急著下結論,聽明遠說下去。”

裴明遠微微一笑,便對眾人道:“我從大食返回時,聽碎葉都督曹漢臣說過一件事,數年前葛邏祿人曾經在碎葉以南緊靠蔥嶺的烏滸河流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銀礦帶,但葛邏祿人卻不會開采煉礦,而且不僅是在烏滸河流域,在碎葉河附近也有不少銀礦和金礦,曹都督已開始命數萬大食戰俘在碎葉附近小規模開采銀礦,臣路過碎葉時曹都督已經煉制了三十萬兩銀,只是路途遙遠,運到長安不便。”

裴明遠的話在大殿裏激起了極大的反響,大唐內地金銀不足,但並不等於別的地方就沒有,尤其是蔥嶺以西自古就盛產黃金,大殿裏僅僅寥寥十幾人,但議論聲卻雜亂成一片,尤其是鹽鐵監令楊炎格外激動,如果錢幣問題能解決,那他稅制改革的第一步就能推行下去,不等他出列表示支持,更加性急的韓滉卻已經搶先一步對張煥施禮道:“陛下,臣請少府監立即派人赴碎葉勘察礦藏。”

“臣反對!”盧杞尖細的聲音猶如一盆冷水,將整個大殿內的熱切一下子撲滅了,大殿裏陡然安靜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盧愛卿為何要反對此事?”張煥面無表情地問道,剛才盧杞對韓滉落井下石的一幕讓張煥有點警惕起來,自己的幾個重臣之間原來也藏有很深的矛盾。

“臣並不是反對金銀同列錢幣,臣是反對取西域之銀,不僅是路途遙遠,將西域之銀運到中原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而且我大唐在蔥嶺以西僅碎葉一塊飛地,其余土地還實際控制在大食人手中,開發碎葉和烏滸河之銀,又該如何應對大食可能的攔截?一旦沖突事起,必然給大食開戰的理由,現在我大唐剛剛由亂入治,正是該韜光養晦之時,與大食的戰爭又豈是我們能承受得起?”

“盧尚書為何要這般沒有骨氣。”

一直保持沉默的裴佑走了出來,他輕蔑地瞥了一眼盧杞道:“昔太宗皇帝即位,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太宗皇帝尚能北戰突厥、西取安西,使我大唐再無邊患之憂,現我大唐雖是由亂入治,但也不能聞噎廢食,不思進取,蔥嶺以西歷來都是我大唐的領土,我們怎能以韜光養晦為借口,眼睜睜地看大食徹底占領蔥嶺以西,況且金銀乃是一國的戰略物資,事關我大唐強盛,為此,我們更不能守著金山銀山而無買米之錢。”

說罷,裴佑轉身向張煥奏道:“陛下,臣等認為此事事關重大,應提升為整個大唐的戰略高度,碎葉的地位也要提高,同時要加派重兵駐防。”

張煥點了點頭,“裴愛卿所言深合朕意,大食並不會因我們韜光養晦就放過我們,該打的仗,我們就得迎頭而上。”

他見盧杞還有反對之意,便一擺手止住了他,這一次,張煥用不容商量的語氣斷然道:“此事事關重大,不僅要遇到蔥嶺以西的領土歸屬問題,還有駐軍、勞工、開采、冶煉、運輸等等一系列大事都會涉及,必須要全盤考慮,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且能力出眾的人來全權協調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