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治開元(第3/4頁)

長孫南方嘆了一口氣,慢慢低下了頭。

張煥依舊在穩步前行,含元殿內異常深遠,終於他一步步走上了玉階,在兩名宦官的引導下,坐進了天下獨一無二的最高寶座。

站在最前面的裴佑向殿中監司儀微微點頭,司儀立刻高聲宣布:“眾官覲見!”

近千名五品以上的高官一起出列行禮,齊聲道:“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眾愛卿平身。”張煥忽然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含元殿的構造極為高明,偌大可以容納萬人的大殿裏,聲音不用太大卻能遠遠傳出,尤其是他龍座的位置,回音的效果更好,他隨意的一句話也能放大成威嚴的語氣傳送出去。

他考慮著殿內聲音的奇妙,卻一時走了神,眾官歸位,這時裴佑上前一步道:“新皇即位,萬機待理,但迎新送舊,首先須確定先帝廟號,太後已定先帝廟號為黔宗,請陛下定奪!”

張煥已回過神,他微微點頭,“準奏!”

這時,崔寓也上前啟奏道:“紀元新開,陛下的年號也需要首先確定,請陛下先定年號,以便史官紀元。”

張煥沉吟片刻,緩緩道:“《禮記》中言:‘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朕出身微末,深知民之艱辛,深知國之困弱,朕雖然不敢妄與聖人比肩,但大亂後必大治,朕願以大治為勵精圖治之意,故定年號為大治,與眾卿共勉!”

說到這,張煥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站起身道:“太宗有言,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煥不才,願效仿太宗從諫如流,朕就此宣布,終朕一生一世,我大唐不以言獲罪、不以諫受刑,願眾愛卿與朕一起勵精圖治,早日重現大唐的繁盛。”

大殿裏一片嘩然,眾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以言獲罪、不以諫受刑’,這是大唐一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就連從從諫如流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沒有給自己下過這樣的約束,這可以說是為臣者所夢寐以求的理想,千百年來敢說真話者又有幾人能夠善終?

‘大治、納諫’,眾臣們忽然感受到了這個年輕皇帝的渴望大唐強盛的迫切,幾乎所有的人都被感動了。

韓滉、裴佑、崔寓、楊炎、李涵等等重臣紛紛站出來,他們激動地施禮道:“臣等原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隨後的大朝足足進行了五個時辰,漫長但不沉悶,這次朝會涉及到將來的權力走向,被所有人關注,除了確定先帝廟號及新帝年號外,同時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體制變更,首先就是廢除以由世家朝政而形成的內閣,重新恢復政事堂,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為相,暫效仿天寶年間體制,設左右相各一人,為首相,以六部尚書為次相,為首相輔弼。

同時又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人事任免,裴佑毫無懸念地成為第一任右相,為百官之首,輔佐君王總領天下大政;崔寓出任第一任左相,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在六部尚書中,吏部尚書由崔寓兼任,戶部尚書為韓滉、禮部尚書為盧杞、兵部尚書為元載、刑部尚書由張破天接任、工部尚書為李涵,這六部尚書再加吏部侍郎一共七人均為中書門下平章事,輔助左右相共商國事,其余各官皆擔任原職,暫不動用。

但在最重要的吏部侍郎的任命上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由隴右節度府長史胡庸擔任,而順化王李僑任宗正寺卿,隴右節度府判官杜梅任禦史中丞兼監察室令,隴右節度府司馬裴明遠任殿中監令等等,這樣大部分的隴右集團的官員都得到了重用。

當夜幕漸漸降臨,舉行了整整一天的朝會也落下了帷幕,官員們都疲憊地下朝回府了,開始了又一次的院外活動。

張煥也第一次來到大明宮內宮,從今天開始,這裏就將是他的家了,而他的妻兒依然還在永樂坊的老宅裏,今晚,他將孤零零地一個人過夜。

幾個宮女挑著燈籠在前方給他引路,數百名侍衛布控在他的周圍,張煥背著手慢慢走著,登基的興奮已經過去了,他的思路開始沉靜下來,確實,在他眼前萬機待理,讓他無從著手,對於今天的人事安排他並不滿意,尤其是左右相,按照他的考慮應該是不存在了,五人為相,輪流入政事堂執政事筆,以集體相國取代一人相國,這一直就是他所考慮之事,但現在還辦不到,他必須要保持朝政的穩定,況且崔、裴為相也是他答應過的條件之一。

‘慢慢來吧!’張煥暗暗嘆了一口氣,便回頭對新任內侍總管朱光輝道:“朕的家人幾時可以搬進宮來?”

朱光輝就是救李翻雲的那個宦官,一直便是張煥在宮中的眼線,之前他屢遭排擠,只做了負責宮中花草的小宦官頭子,現在張煥即位,他立刻便為提拔為內侍總管,負責安排張煥和他家人的生活,為此他感恩戴德,盡心盡力地安排好宮中的一切細瑣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