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西戰略(五)(第2/3頁)

赤松德贊並沒有將自己的安全問題放在心上,他眉頭一皺,自言自語道:“三千人,這是要幹什麽?難道是他們嗅到了什麽嗎?”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他眼睛一挑,又立刻問道。

“約一個時辰前。”侍衛長遲疑一下,又一次道:“屬下實在擔心贊普的安全,我們也只有三千人的護衛,一旦被唐軍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時,赤松德贊已經明白了張煥用意,想必他也意識到了大食人的威脅,派騎兵繞過自己的大軍,前往疏勒攔截大食人北上,但三千人是遠遠不夠,後面必然還有更多的騎兵大隊。

想到這,他便微微點頭道:“好吧!我們先到大石城避一避。”

大石城是一座小城,在拔煥城西北約一百余地,一個時辰後,三千吐蕃軍便護衛著赤松德贊火速向西北方向而去。

……

赤松德贊猜得沒錯,剛剛馳過拔換城的三千唐軍,正是王思雨派往疏勒的先頭部隊,每人雙馬,晝夜向疏勒進軍,率領這支先鋒的主將是白馬河阻擊戰中,負責包抄吐蕃軍後路的都尉將軍曹漢臣,他是安西節度使曹令忠之子,曾在疏勒多年,不僅和疏勒王室的關系很好,而且他十分熟悉疏勒那一帶的地形。

而他的副將,便是新任果毅都尉關英,也是赤松德贊的運氣好,唐軍中午剛剛在拔換城東面的阿悉言城休息了一個多時辰,為了抓緊時間趕路,便沒有在拔換城停留,而是從城北五裏外呼嘯而過,否則他們若知道赤松德贊就在城中,無論如何也會進城活捉吐蕃人的贊普。

轉瞬之間,拔換城便消失在身後地平線的盡頭,此時,太陽已經西沉,在唐軍的前方,巨大而通紅的火球正冉冉西下,太陽仿佛就近在咫尺,幾乎占據了大半個天幕的盡頭。

從拔換城到疏勒,比到龜茲稍遠,約還有三天的行程,戰馬有些疲憊了,唐軍便換了戰馬,又略略放慢馬速,繼續向西行軍。

又向西行了約十幾裏,天色便已經黑了下來,前方是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流水潺潺,曹漢臣一擺手令道:“休息半個時辰!”

唐軍沒有歡呼聲,時間很短,他們緊張而快速地忙碌著,牽馬飲水、檢查馬的狀況,再給馬喂食,最後才輪到自己,稍微洗一把臉,喝幾口水、吃點幹糧,休息的時間就該結束了。

暮色中,河邊擠滿了牽馬飲水的唐軍,幾隊遊哨分頭到四面去打探情況,這時,關英走到曹漢臣的旁邊坐下,笑道:“曹大哥好象非常熟悉這裏的地形,總是在大家感到疲憊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條河。”

曹漢臣也笑道:“那是當然,我小時候便隨父親四處遷徙,就曾經在拔換城呆過兩年,幾乎天天在外面放牧,這一帶我閉著眼睛都能走。”

他手順著河向北面指了指又道:“這條河叫做胡蘆河,順著這條河向北走約五裏,就是一片大沼澤,夜裏行軍稍不留神便會陷進去,所以我寧可從這邊較寬的地方跋涉過河,可若再往南走,河水則更寬更深,卻又過不去了,只能再向南走二十裏過橋。”

“原來如此!”關英由衷地贊道:“跟著曹大哥果然少走很多冤枉路。”

曹漢臣出身將門世家,而關英在從軍前則是一個橫行鄉裏的小地痞,而且在兩個月前甚至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斥候小兵,兩人的身份可謂天差地別,但曹令臣卻感於張三城守軍的事跡,對張英也始終一路關照,教會他不少東西,比如行軍駐營、謀略陣法等等,使他受益非淺。

他喝了一口水,又對關英笑道:“你可知我們去疏勒攔截大食人,關鍵在哪裏嗎?”

關英撓了撓頭皮,尷尬地笑道:“我也在為此事困惑,我們只有三千人,怎麽攔得住數萬人的大食人,我怎麽也想不通,求曹大哥教我!”

曹漢臣仰天呵呵一笑,“說起來,你應該比我更懂才對!”

關英遲疑一下便道:“莫非又是去搶關隘?”

“果然是聰明人。”曹漢臣一豎拇指贊道:“一猜便中!”

他輕輕嘆了口氣,沉吟一下便道:“其實都督命我們火速趕往疏勒,是在賭大食人還沒有越過蔥嶺,大食人從吐火羅到疏勒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盤陀嶺的蔥嶺守捉,而另一條就是當年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所走的坦駒嶺,我估計大食人沒有勇氣走那條路,而且也繞了遠,他們十有八九是走盤陀嶺,我的任務就是要趕在大食軍隊之前,搶占蔥嶺守捉的城堡,那裏的地勢極為險要,扼住城堡,三千人足以對付十萬人。”

“可是如果那裏已有吐蕃人駐守怎麽辦?”關英還是有些擔心。

曹漢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放心吧!前不久達摩馱都大師才從那裏過來,沒有什麽駐軍,再說吐蕃人要回國,要麽繞個大圈到於闐去、要麽走坦駒嶺去小勃律,不會再回吐火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