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我的條件(第3/3頁)

想到朝廷的窘況,做了多年戶部侍郎的裴佑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道:“雖然太倉內還有一點存米,但最多也只能撐到明年一月中旬,此後恰逢青黃不接,那時真的不知該怎麽辦了,賢侄說說看,哪裏還有糧食可供濟長安?”

裴佑的意思張煥明白,無非就是希望他拿出糧食來,張煥卻裝糊塗地笑道:“那朝廷為何不從河東調糧?或者從中原和襄陽一帶調糧呢?”

裴佑目光黯然,他搖了搖頭道:“賢侄有所不知,這三年河北年年大旱,河東的糧食都調到河北救濟去了,可禍不單行,今年河東也遭遇了旱災,三個月未下一滴雨,在六月時河東最富庶的十七個郡又爆發了蝗災,損失慘重,不說接濟河北,連自身也難保了;中原被李懷光所占,他名義上服從朝廷,實際上也和崔慶功、朱泚一樣,割據一方,不僅不交錢糧,還要問朝廷伸手;至於襄陽那邊,有個李希烈橫行一方,王昂也是無可奈何。”

說到這裏,憂心忡忡的裴佑再也無心和張煥打啞謎了,他焦急地說道:“現在舉國上下,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隴右了,隴右歷來富庶,賢侄又治理有方,這幾年年年大熟,聽說官庫存糧已近千萬石,裴相國希望賢侄能替朝廷分憂一二,不僅百官感激,長安的百萬民眾也會牢記隴右張使君的恩德。”

裴佑的高帽似乎沒有起什麽作用,只見張煥眉頭一皺道:“這些年隴右是存了一點糧食不錯,但上月在蜀中賑民就用去了二百萬石,還要西征河西,得保證軍糧,還有常平倉儲糧,說起來那點糧食也僅僅是正好,實在沒有多余糧食,張煥恐怕愛莫能助了。”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個條件問題,此時張煥已經完全明白了裴俊的用意,他並不想改變架空中書省的現狀,也不想放棄獨攬大權,可是他準備對自己讓步,卻有點心不甘,便想讓自己解決長安的糧食危機。

事實上,長安缺糧的境況張煥早在隴右時便一清二楚,關中本身富庶,但很大一部分土地都被宗室和權貴所占,而他們並不繳稅,同時關中人口眾多,糧食消耗巨大,這兩個原因導致長安每年都需要從外地大量調入糧食,尤其是盛產糧食的江淮地區,但自從崔慶功占領淮北後,大肆擴軍,不僅使可供進京的糧食大大減少,而且漕運開始運送不暢,尤其今年他索性斷了漕運,直接引發了長安的糧食危機,朝廷不得已答應了崔慶功所有的條件,包括封他為汝陽郡王,並引他入閣。

但長安的糧食危機卻使目光高遠的張煥看到了藏在其中的巨大利益,在他進京之前,他與胡惟庸等幾個核心成員便已經開會決定,以隴右糧食供濟長安,一方面是邀取民心,從朝廷中得到更大的權力,但更重要的卻是可以由此掌握朝廷的經濟命脈。

這時,裴佑當然知道張煥是在等待裴俊開出的條件,他急忙道:“我臨來前,裴相國讓我轉告賢侄,大唐現在處於非常時期,在處理完崔慶功、朱泚等割據勢力之前,不宜對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大的變動,但以賢侄的實力,僅僅做一個門下侍郎,確實有些不公,正好按照慣例,在新年朝會前要進行一次人事調動,裴相國便讓我問一問,不知賢侄自己可有什麽想法?”

張煥見裴佑將話說得如此露白,知道時機已經到了,便口氣一轉笑道:“對朝廷沒有貢獻,哪能提什麽個人想法,我剛才又算了算,雖然隴右官庫中糧食無多,但隴右民間也頗為殷實,我想收購二三百萬石糧食給朝廷解燃眉之急還是能辦到,這就算是我感謝朝廷能將我與崔慶功、朱泚之流區分開來,至於個人的想法麽?倒是也有那麽一點點。”

說到這裏,張煥伸出了三個指頭,徐徐道:“第一、我希望朝廷正式下詔,命我為征西大元帥,收復河西、安西故地;第二、前禮部尚書張破天曾有功於朝廷,現在他賦閑在家,我希望朝廷能再次啟用他,比如替代我的門下侍郎;至於第三點……”

張煥忽然壓低了聲音對裴佑道:“請轉告我的嶽父大人,我可以每年送二百萬石糧食給他減輕壓力,也可以幫助他滅了朱泚,但是,我的條件是要兵部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