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厲兵秣馬(四)(第2/4頁)

裴俊一邊說一邊注視著張煊的表情,見他面有狂喜之色,心中不禁暗暗得意,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王夫人忽然道:“裴相國的厚意我們心領了,不過張家已亡,徒增一個門面也無意義,只能辜負裴相國的美意了。”

“母親!”張煊大急,母親怎麽能拒絕,難道還窮得不夠嗎?他剛要反駁,王夫人卻一擺手攔住了他的話頭,繼續道:“這次我們東來其實是想去隴右投奔張煥,先夫對他有恩,我想他會給煊兒一個前途。”

裴俊暗呼厲害,這個王夫人雖是女流之輩,眼光卻歹毒,竟看出他裴俊的急切心理,趁勢討價還價了,他幹笑兩聲便道:“裴夫人有所不知,我聽說張若鈞和張燦父子便在隴右為官,尤其張燦還在文郡成立了張家,哪裏還有你們的位子?太原便是你們張氏本家,去太原豈不是更好?這樣,為了讓令母子在太原安心生活,我奉送一處千頃田莊以做夫人養老之資,總比在襄陽寄人籬下好,夫人以為呢?”

說罷,他目光移向張煊,陡然變得嚴厲起來,張煊被裴俊嚴厲的目光嚇得一哆嗦,本能地拉了拉母親,讓她答應下來,但王夫人卻絲毫不為所動,她輕輕地一掠發梢,淡淡笑道:“裴相國的祖籍不也在河東嗎?可現在裴氏卻在河北獨據一方,可見在哪裏發展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有機會,煊兒雖然愚笨,無法繼承父志,但做個縣令、長史還是有這個能力的,我聽說張煥剛奪下河湟,他若連這個機會也不給煊兒,他也真枉姓張了。”

說到這裏,王夫人站起身再向裴俊深施一禮,拉著張煊道:“煊兒,我們走吧!”

張煊直到現在才明白母親的心思,他不敢再插嘴,跟著母親便往外走,裴俊則一聲不語,冷冷地注視著王夫人,一直望著王夫人即將大步走出房門,他才暗嘆一聲,無奈地說道:“好吧!我可以舉薦張公子為清源縣縣令。”

王夫人的腳步停下,她回頭望著裴俊微微一笑道:“直到現在我才感受到了裴相國與先夫的友情。”

……

送走了張家母子,裴俊背著手在房間裏低頭踱步,張家母子不過他連環計中的第一環,一個引子罷了,現在引子已經布下,下一步卻不能等得太久,一旦被崔圓知曉,自己的計也就破了,關鍵要時機抓得巧,一旦新張家開府,就要立即行動,想到這,裴俊立刻下令道:“命楊烈部隨時準備進駐太原。”

……

宣仁三年六月十八日,遠赴襄陽的王夫人攜兒子張煊返回了太原,他們在裴俊的支持下重開張府,吸引了許多散居河東的張氏族人來投,可就在王夫人建張府三天後,原河東太原兵馬使楊烈忽然率兩萬人進駐太原,口口聲聲支持故主重建河東張氏,而駐紮在太原的三千崔家軍隊見來軍聲勢浩大,他們一面向南撤離,一邊派八百裏加急趕赴長安,向崔圓稟報太原劇變。

張氏高調崛起的消息震驚了平靜的朝野,但不少人都心知肚明,他們看到了隱藏在其中的殺機,目光皆不約而同地投向崔圓。

崔府,退居幕後的崔圓依靠在軟椅之上,呆呆地望著天空中的白雲隨聚隨分,他已經就這樣呆坐了半個時辰,兒子崔賢則站在他身後,不敢打擾父親的思路。

很明顯,裴俊已經發現了端倪,便借口張家崛起而占領太原,這是他在試探自己,若自己置之不理,那就證明了他的推測正確,他必然會得寸進尺,一步步向南推進,平遙、臨汾、上黨最後占領河東全境,不僅如此,他還會完全控制關中,屆時大唐核心之地,皆為裴家天下矣!

唯一的對策就是將山東軍調入河東,可是崔慶功已掌握軍權,他不會離開山東,更不會主動交出軍權,也只能靠奪取其軍權。

讓崔圓遲遲下不了決心是現在回山東奪兵權則過於倉促,他本打算徐徐拉攏崔慶功的左右,將他架空後再行奪權之事,而太原出事,他已經沒有時間了。

看來自己是必須回一趟清河了,可用什麽借口好呢?對,中元祭祖!

就在崔圓深思熟慮之時,一只溫軟的小手握住了他粗糙而蒼老的手掌,崔圓低下頭,見是懂事的孫兒崔曜站在自己面前,他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聲音沙啞地問道:“怎麽現在就下課了?”

“師尊有事先回,留下的題孫兒已做完,特來探望祖父。”

對這個聰明知禮的孫子,崔圓是不遺余力地培養,為他請來當世大儒教授,甚至有時還自己親自授業,還特準他進自己的內書房讀書,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他將來能成為繼承崔家大業的棟梁之才。

“祖父,孫兒有一事相求。”

“說吧!你有什麽事?”崔圓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