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厲兵秣馬(三)(第2/4頁)

‘強有力的利益集團。’賀婁無忌喃喃念了幾遍,他忽然站起來向張煥行一軍禮,“都督,我明白了,我會勸告大家,請大家理解都督的苦心。”

“不要說得太多。”張煥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你只要替我告訴弟兄們,將來我們攻下邏些,吐蕃美女會任他們享用。”

“吐蕃有美女?”賀婁無忌咧嘴一笑,他倒從來沒有見過。

這時,一匹快馬從東疾馳而來,行至張煥面前,馬上騎士稟報道:“都督,太後特使已經進城,胡先生請你速回。”

“我知道了。”張煥翻身上馬,向賀婁無忌一拱手,“賀婁將軍,河湟新兵我就交給你了,一路順風!”

“也請都督保重!”

賀婁無忌大步上了船,十幾艘大船緩緩啟動,順黃河水向北駛去,漸漸地消失在天盡頭。

……

金城郡,節度使行轅附近這些日子格外熱鬧,早在六月初,離行轅約一裏地外的幾座閑置老宅便已被拆除,占地近百畝的空置地上,數千匠人一直在緊張地忙碌著,從目前出現的簡單構架上看,這裏顯然是在建造一片規模龐大的建築群,而且在工地周圍還有數百名士兵來回巡邏戒備,不準閑人靠近,它的神秘反而激起了金城郡民眾的好奇心,不少有眼光的人立刻做出了判斷,這一定是在修建新的節度使行轅,確實,一裏外的節度使行轅還是在永徽年間用一座民宅改建而成,是有些陳舊了。

對於這個傳言,官方沒有否認,沒有否認自然就是默認了,在平靜的日子裏,變化是最值得期盼的事,於是每天都有一群群閑人來附近指指點點,‘那裏一片水坑是後花園池塘吧!’……‘還有地下室,這一定就是秘密監獄了。’只要閑人們沒有越過紅線來探看究竟,巡邏的士兵也就不去管他們。

不過今天卻沒有一個閑人,在新修建築群和節度使行轅附近皆戒備森嚴,近千騎兵攔住道路兩側不準行人通過,道路上顯得空空蕩蕩,只有數百名從長安來的宮廷侍衛等候在衙前,他們護衛著大唐太後崔小芙所派特使於一個時辰前剛剛抵達。

特使自然就是李翻雲,不過這一次來的卻不僅僅是李翻雲一人,還有一個宗室親王也一起跟來,他便是當今皇上的親生父親、原嗣慶王李俅,不過他現在已被封為洛王,除了親王頭銜外,他還是朝廷宗正寺卿,主管皇室事務。

李俅約五十余歲,身體異常肥胖,他總喜歡眯著眼睛打量人,據說眯著眼睛可以使眼光收斂,能匯集出幾道精光來,給人以震懾感,久而久之,他也就養成了習慣。

他尤其喜歡別人評價他老謀深算,可他偏偏是個忍不住話的人,三言兩語便可使他的內心坦蕩無余。

李俅的生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任太子李瑛,開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過早地暴露出登基的野心而被李隆基所殺,他便過繼給了膝下無子的李隆基長子慶王李琮,現在,他五歲的幼子又是大唐皇帝,也正是因為這幾層關系,李俅便一直以宗室領袖自居。

此刻,在張煥的會客室裏,李俅端著茶,眼睛卻眯縫著打量對面的張煥,張煥的身份他早有耳聞,不過他卻沒有太放在心上,一個私生子而已,算不上是皇室中人,但這兩年隨著張煥的崛起,李俅的心態也略略發生了變化,就算張煥是豫太子之子,可是他沒有參拜過宗廟,還是不能列班皇室,而宗廟正是他李俅掌管,換句話說,張煥的身份還沒有經過他的點頭,那永遠也只能是一個偽皇族。

不過這個張煥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將他添於末座,連上茶也是最後一碗才端給他,自詡重視細節的李俅開始有些不滿了,他很想發作一番,可今天要談論的事情卻又使他不得不忍下這口氣。

坐在主位的是正使李翻雲,她從進來到現在皆面無表情,似乎她和張煥只是初相識,只是嫻熟而專業地提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武威陣亡的將士人數?逃出的難民數量?他們的近況又如何?等等等等,而回答她提問的也不是張煥,而是張煥的首席幕僚胡鏞,張煥則遠遠坐在一旁,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一問一答談了足足半個時辰,李翻雲話題一轉,又提出了一個和今天出使明顯沒有關系的問題。

“請問胡先生,我們來時見附近正大興土木,不知在修建什麽?”

這時,一旁的李俅再也忍不住,他重重地咳嗽一聲,示意李翻雲趕快進入正題,李翻雲臉色一變,眼中忍不住流露出極度厭惡之色,但霎時又恢復了常態,難道自己這半個多時辰不著邊際的問話,他就不明白他不該留在這裏嗎?

對於李俅的跟來,李翻雲始終不明白崔小芙的用意是什麽?崔小芙並沒有告訴她,甚至崔小芙給張煥信中所寫的內容,她也不知道是什麽?還有一個多月前,崔小芙下旨命張煥將兒子質於京師,這件事她也是事後才知曉,很明顯,崔小芙已經不再象從前那樣信任她,這個微妙的變化大概就是從她可以列席內閣會議後不久開始,沒有任何事先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