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縱橫恩仇(第5/10頁)

公孫衍對張儀的憤恨,不僅僅是對張儀個人,更是對張儀的事業。張儀采用連橫,公孫衍偏偏放棄容易操作的連橫,而選擇較難操作的合縱。戰國的這段時期因這兩個人的鬥爭而變得精彩紛呈。

張儀趕跑了公孫衍之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與魏國的關系,於公元前327年,把焦、曲沃及皮氏還給了魏國(其實這些地方本來就是魏國的)。張儀暗示魏惠王:“我們秦王如此大方,你是不是該有所表示。”魏惠王心領神會。張儀跑回秦國後開始策劃他的造王活動。秦惠王為張儀創立了相國一職,張儀便要回饋秦惠王一個王的稱號。此前的秦惠王並不是王,後來稱王之後寫歷史的人為了稱呼起來方便,統一稱他為秦惠王,不然“秦君”、“秦惠王”叫起來比較亂套。

公元前326年,秦惠王為了慶祝近些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舉辦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慶祝活動,稱為“臘祭”。在聚會中,秦惠王首先代表秦國人民和政府向保佑秦國糧食豐產的神靈獻上了豐盛的祭品,並發表了重要的講話。之後,群眾性的狂歡將聚會推向高潮,來自秦國各地的文藝表演隊紛紛登台亮相,老百姓載歌載舞,歌頌秦國的偉大,領袖的英明。此次大會獲得了秦國媒體的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與民同樂的大會,凝聚人心的大會,鼓舞士氣的大會,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會。秦惠王看了媒體的報道,說了一句話:“真他媽一群飯桶,什麽都說了,就是不說老子想稱王”。

看來秦惠王還得加把力氣繼續搞點活動。他又來到黃河的龍門渡口(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河津市)。這個龍門可不得了,不但是名勝古跡,還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據說龍門為大禹所鑿,在龍門之前的黃河,狹窄逼仄,狂放彪悍,一過龍門就暢快淋漓,大氣恢弘,而且兩岸峭壁對峙,真的像兩扇門一樣。由於這個緣故引來了許多喜歡極限運動的鯉魚,據當地人講如果鯉魚越過龍門就會化為大龍。

秦惠王在這裏搞集會是有象征意義的,是在向世人宣告,秦國已經破繭成蝶,將要進入新時代。那天的集會引來了許多鯉魚的熱情捧場,紛紛向人們展示它們最拿手的拔杆跳,噼裏啪啦,噼裏啪啦,搞得場面很是壯觀。(據說前些年大學生值錢的時候,許多農家子弟為了考上大學紛紛來這裏遊泳過龍門,說是遊過龍門就可以化身為龍成為天之驕子,結果淹死了不少。)

秦惠王不顧身體疲勞,又驅船來到黃河上遊,也就是西河郡和上郡所在的地方。在那裏又和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舉行了一次聚會。喝得差不多的時候,秦惠王發下請帖邀請各部首領明年一定屆時參加他的稱王儀式。這場聚會在歡呼聲中結束。秦國的媒體這次總算開始鋪天蓋地地為秦惠王稱王造勢。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的稱王大會如期舉行。提前獲得暗示的魏惠王不但來了,而且帶來了一個夥伴——稱王不久的韓宣王,周圍的少數民族首領也都來了,秦惠王很有面子。大會總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秦惠王稱王。第二部分,秦惠王對魏惠王和韓宣王表示認可。第三部分,三王同乘一車檢閱儀仗隊。第四部分,切磋酒文化。關於第三部分,有個細節不得不提,三王同乘一車時,韓宣王和魏惠王負責開車,秦惠王負責向儀仗隊問候:“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

此次稱王具有雙重意義,不但讓秦惠王臉面有光,而且還鞏固了秦國對韓國,魏國的連橫關系。

張儀忙完外戰又開始忙內戰。同行相忌,同在秦國發展的職業說客陳軫引起了張儀的不滿。有一次陳軫代表秦國剛出使楚國回來,張儀抓緊機會跑到秦惠王面前道:“請大王留心陳軫那個家夥,他經常把秦國的國家機密泄漏給楚國,看來是想給楚王打工去。我不能和這樣的家夥共事,如果他還要去楚國的話,請大王殺了他。”

秦惠王也不傻,雖然盡量給張儀展示口才的機會,但是非常有主心骨,端起大事來一點都不糊塗,對張儀口才的極限和偏差能靈敏地察覺到。

秦惠王找來陳軫問道:“先生要去哪只管和我說,我將給你配備專車。”

陳軫道:“臣哪都不去,要去就去楚國。”

秦惠王道:“張儀說你要去楚國,我也認為你要去楚國,難道除了楚國,先生就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了?”

陳軫道:“臣出去辦事,只能去楚國,這是大王的意思,也是相國的意思。我秉承您二位的意思出使楚國,不是正好和楚國劃清界線了麽?比方說,楚國有個闊佬,有原配夫人,後來又討了個小老婆。闊佬年紀大了,性功能下降的厲害。有個花花公子就想勾引他的大老婆,結果被罵得狗血噴頭,後來又勾引他的小老婆,沒多久就得手了。後來闊佬死了,有人就問花花公子‘假如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個當你的老婆?’花花公子道:‘當然是大老婆了’。那人接著問:‘你勾引人家的時候,大老婆罵了你,小老婆卻給你帶來了快樂,你為什麽卻娶大老婆而不要小老婆呢?’花花公子道:‘男人的心思你還不知道麽?誰都希望別人的老婆是蕩婦,自己的老婆貞婦。’”